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张猛龙碑》,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无撰书人姓名,明初出土。近代石已残泐。碑额正书题“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个大字。纯用方笔。棱角森然。结体险峻奇特。碑连额高2.80米,宽1.23米。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姓名,共十二列,原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张猛龙碑》碑文记载了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该碑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字取纵势。中官收束,天骨开张,结构欹侧险劲,全篇书法清峻刚健。纵逸多姿。于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归于庄和。隋代《龙藏寺碑》及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受此碑影响颇深。清代碑学大兴,倡学魏碑者无不推崇此碑。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誉其“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平方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康有为在该书中还称此碑为“正书变态之宗”,并将此碑列为“精品上”。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碑“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加之此碑碑文字数较多,碑刻基本清爽,故尔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的上佳范本之一。如何习此碑?林散之先生学生中有主攻此碑者,在林散之一步一步地指引下已取得相当成绩。林散之对他的教导主要有:“笔能留得住,不使偏锋独出,此是习魏者特别之处”;“学张猛龙多近于整齐,不敢放笔学”,“大胆写”;“学张猛龙而能不守陈规,结合魏墓志诸家笔意,独出新机,此善于学魏碑者”;“能运用中锋写自己笔墨,所谓脱去形骸而得其神理,如此写下去不难进入上乘”等。林散之的这些教诲对习此碑者应是不无启迪的。

  • 标签: 《广艺舟双楫》 注释 林散之 康有为 欧阳询 虞世南
  • 简介:丙午早春,连雨初霁,访桂花岩下许江先生画室,请观所作。览对之际,如诣宝所,自谓一日清福,心目俱朗。其甄综前贤,裁成绝业;分风擘流,蚕丛开山;兴象高远也。忽遽之间,欲赞一辞而未能。往哲日: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许江立象立言兼之矣。因举其片言,参以画作,写为小笺,且以白话文草就。所恨意思零落,调乏生色,矧椿昧之见,凛凛乎犹以不克闻过为惧。成廷题画史诗卷後云:枯瓦磨穷空废纸。勉出所业,聊作芹献云尔。

  • 标签: 注释 诗学 远境 白话文 许江 立言
  • 简介:苏州十六世纪画家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以仕女画、古典青绿山水画以及非常考究的工笔技巧闻名于世。如今这位大师的作品很难被鉴定,因为大量的二流复制品、膺品以及签署他的名字而被窜改过的画充斥于世。中国的一些搜藏家和鉴赏家对这种情况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很关注古籍文献中关于。

  • 标签: 仇英 仕女画 青绿山水画 工笔 画家 作品
  • 简介:本文对若干种何绍基年谱进行了比较、考证,涉及了何氏参加科举、交游、执教泺源与城南两书院及家庭生活诸方面。

  • 标签: 何绍基 年谱 考证
  • 简介:顾恺之的《论画》,包括《历代名画记》传本原题为《论画》及《魏晋胜流画赞》的两部分文字。现代学者对于这两部分文字的标点与注释,一直存在诸多误断和误解的问题,此文即列举这些问题,并通过辨证试加以解决。

  • 标签: 顾恺之 《论画》 标点 注释
  • 简介:《南园诸子送黎遂球公车北上诗卷》是岭南地区一件重要的多人书法作品,卷中为陈子壮等多位晚明士子赠送黎遂球北上公车的诗文。关于此次送行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诗卷的成卷过程等,过往学界偶有论述但不够说尽,本文希冀在阅读相关材料的甚而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新的历史考证

  • 标签: 南园诸子 黎遂球 送行活动 诗卷
  • 简介:关于《茂林远岫图》是否为李成所作,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讨论都限于风格分析而无法推进。笔者试图在充分吸取海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画面和相关著录提供的信息,避开风格分析,从其流传吏入手.围绕关键环节进行考证,提出对其作者的看法。

  • 标签: 李成 张丑 《茂林远岫图》 《清河书画舫》
  • 简介:本文认为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设计展览为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商业美术作品展览会,其举办时间点为1936年6月1日上午9:00到6月7日下午19:00.本文考证了展览会举办时间、地点、目的、组织筹备情况、内容及其在中国设计史上的地位.

  • 标签: 第一次全国性设计展览会 举办时间与地点 组织筹备 历史地位
  • 简介:陈日红在《对〈陈之佛年表〉中留日学习图案经历的相关考证》一文指出,陈之佛先生是中国近代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

  • 标签: 陈之佛 考证 经历 图案 学习 年表
  • 简介:正如同考古发现一样,新材料的发现总会补充和更新我们既有的认识和观念,不断地激发研究者的兴趣,也持续推动着学术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考证 艺术 武器 考古发现 学术研究 新材料
  • 简介:中国画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今人又日”工笔””写意”。虽称谓不同,然其理相通.是为中国绘画发展、演变过程中.画史论著的不同界定。”汉魏六朝,画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中国古典绘画在唐代以前是以丹(赤、赭等)和青(青、绿等)两种主色构成的赋彩绘画,故中国画古称“丹青”。中国古典绘画发展到唐宋时期,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绘画在走向高峰期的同时.又因“水墨”画的不断“兴盛”而逐步”丧失”了其在中国绘画中的主流地位。从而使得以“笔墨”为宗的“水墨画““写意画”代替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画”“工笔画”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故对于中国画的界定就由原来的“丹青”与。水墨”的对应转变为。工“与”写”的对峙了。

  • 标签: 工笔画 画史 “丹青” 绘画发展 考证 概念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关良的人生形式及其艺术实践的还原和解析,试图探究其独特的美术价值观的成因和促成其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的社会历史依据,以期接近“知人论世”的历史研究基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学、展览、交游、革命,是关良留日归国后十年游荡生活的主要活动内容,“留东”背景则是关良这一时期的人生形式和艺术选择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他与“创造社”同人之间的互动,便为其中特别耐人寻味的证例.

  • 标签: 关良 美术活动 创造社 留东同人 革命
  • 简介:“趣时贵书”是北宋前期书法史之一特殊现象,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就米芾《书史》所论,这一现象与宋代科举考试中的“誊录”制度有直接关系。本文以此为切人点,全面考证了北宋科考中誊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趣时贵书”的真实关系,进而深刻揭示出“趣时贵书”特有的文化意蕴。而且,由此提出了关于正确解读所征引文献的客观性问题。理解文献,必须通晓全部字义、故实、寓意,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要以正确解读文本和通晓全部语境为前提,从而避免考证之误失。

  • 标签: 米芾 《书史》 趣时贵书 誊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