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翻开《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现荣获三等奖的李尚才先生大作《中和之美——书法艺术的理想审美境界》(以下简称《李文》)中的许多内容是抄自笔者曾经发表过的《论中庸美学的本旨与书法审美标准的界定》(原载山东《书法艺术报》1998年第133、134期,以下简称《拙文》)。《李文》不但从立意、标题、内容提要、核心段落都原文抄袭了《拙文》,而且其全篇的层次结构、议论例证、重要论点也都对《拙文》进行了模仿。《李文》在“内容提要”中称: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界、生物界运转、生存、进化的规律,指出了‘中和’状态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继而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论述了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坚守‘中和’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中和之美’是论衡书法作品艺术高下的基本审美原则和理想标准。”李先生果真是自己动脑筋“分析”,而后“指出”了这一审美原则和理想标准的吗?非也!让我们对《李文》稍作剖析,即不难得出答案。《李文》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全篇立论的核心章节,就是在这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部分,李先生竟然全靠抄袭来支撑门面。只是在开头将《拙文》的批驳语气改头换面为正面叙述,随后从第九行开始作者即进...
简介: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