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埙,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本身就是脑与手创造的产物.埙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文化中,其工艺制作本身,是当时生产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由于人工的乐器制作,是扩大人的音乐审美听觉感知力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在埙的物化形态中,实际上凝聚着当时已经通过立美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审美听觉心理形态,这是就埙的制作与运用中"脑与手的创造"及其实践的、美学的意义而言.从另一个角度讲,埙的研究,在一般的研究者那里,原本是用脑之事,但是在陈秉义那里,却在更高的层面上复归到"脑与手的创造",在一种努力恢复历史"原本的生动"中、或者说是在一种真正的实践研究中来研究埙,从而成就其研究的特色,因而以此为题作此书评.
简介:近期收到了苏州文联转寄来的周良先生回忆录《伴评弹而行》(商务印书馆,2015年),不由欣喜万分,连夜读完。原因其实很简单,周良先生的回忆录名曰《伴评弹而行》,而笔者的研究路径在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伴着周良的研究著作而行”。2006年,笔者开始接触到的第一本评弹资料即为周良先生编著的《苏州评弹旧闻钞》(后有增补本)。那时的感觉是周良先生绝对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评弹研究者。毕竟500多条史料,加注解、按语,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成就,对从事历史学研究的笔者而言,体会更深,深知史料搜集的不易。有时,遍寻多本书籍,也未见一条;而不经意间找到资料的欣喜,也唯有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