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宗教乐舞“羌姆”,是极具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的宗教文化现象,是一种传统的以驱邪为主旨的面具乐舞形式,亦即傩艺术形式。考察研究“羌姆”,必须跋涉于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遍访深居经院的高僧喇嘛,实地考察羌姆的表演,细致地了解表演的形式,探究其宗教思想内容。在进行此项研究工作之前,还必须对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做较深入的了解。一、背景概述藏族是一个跨界民族(或称跨国民族),其主体部分居住于中国境内,人口为450余万人(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部分藏族人口分布于中国周边的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等国,境外的人口总数无精确统计,约为数十万人。中国境内的藏族民众生活于平均海拔4000公尺、被称为“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上。分布地域十分广阔,包括西藏全境,青海省大部,以及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全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藏族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已有原始人类生活。藏族先民经与中国西部诸多羌属部族长期融合后形成今日之藏族。藏族地区早期流传萨满教性质的原始信仰苯教...
简介:西藏(特别是西藏中部卫藏地区)是藏民族和藏族文化的发祥地,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独具民族、地域特点的西藏佛教和西藏佛教音乐形成、发展、完善、传播的中心区域。在西藏佛教后弘期,西藏佛教寺院音乐文化适应西藏佛教的需要,逐渐成熟、完美与体系化,并且立即成为一种文化强势,伴随西藏佛教从西藏这块藏族文化的中心地区传播到了广大藏区以及异地、异民族、异国广大的区域,经过彼此音乐文化的互相接触、融合,使西藏佛教音乐文化的原型模式(或原本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变化模式(或变化形态)。本文在初步探讨西藏佛教音乐文化在流传到同文化系统和不同文化系统的地区、民族、国家的藏传佛教寺院后产生变异的基本规律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超越现行行政区划和区域文化的界限,从整体上认识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源流与流变特征。
简介:戏曲与传统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以来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时候,对传统是采取决裂态度的。中国戏曲与传统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因此一些激进的文化人便对戏曲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说:“说旧戏改良,变成新剧,是句不通的话,我们只能说创造新剧。”“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决不是脸谱派的戏,要不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全数扫除,尽情推翻,真戏怎么能推行呢?”后来经过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上述看法的片面性。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于这场文化论争做出了科学的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