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上古神话中的女娲与帝女中国上古神话表明,根据女神的神品与神格,可将华夏女神分为两类:天神与地祗。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和四川新津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女娲系人面蛇身。这与许多古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抱朴子·释滞》更进一步指出:“女蜗地出。”这些似乎妨碍她成为一个天神。其实,她身上的动物特征只是证明了她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她的神迹清楚表明她是道道地地的天神。她“断鳖足”、“杀黑龙”;“止淫水”、“炼石补天”。最能体现她天神品格与本领的还是她的造人。有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说,更有她独自抟土造人说。《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这一神话流传甚广,可是她本人的出身却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存在。因而她显示了一个绝对存在的天神品格。所以,《楚辞·天问》云:“女蜗有体,孰制匠之?”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拯救沧桑的女神,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女性是社会主宰力量这一
简介:艺术与娱乐未抵意大利前,意方在签定合同时便告诉我们,此行在游乐园演出,因此部分节目在剧场演出,部分节目则要在广场上演出,所以个别节目要根据游乐园的要求重新进行编排。我想,以往演出主要在舞台上进行,偶尔在广场演出就将其原封不动地照搬就是了,因此未加考虑就爽朗地答应了。没想到道具刚运抵维罗纳,游乐园艺术指导江弗朗科·博里尼就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手舞足蹈地向我描述了一个仿佛就将要发生在跟前的动人的故事。"那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黯淡。在浩翰无垠的地中海中,有一艘西班牙商船载着金银珠宝正风驰电擎地驶往维罗纳。远远望去,商船上不时地出现几个虎背熊腰,身穿大红戌装,脚登高筒皮
简介:傩,早即见于《周礼》和《诗经》,而“傩戏”的出现则是在一,二千年以后了。那么傩与傩戏到底是什么关系?傩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究竟它是宗教仪式、还是戏剧形式,或者是这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它可否断言是所谓的“戏剧的活化石”呢?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面谨谈谈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傩与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故而在傩文化的研究中,大都少不了对傩戏的源流沿革、发展脉络的探讨。力图将傩以至于傩戏放在中国戏曲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其颇有代表性的论述则是称傩戏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说“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中国戏曲的一个源头。这些论点从近年来所发表、出版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上时有所见。比如在《傩堂戏民俗价值浅议》(见《南风》1988.4.)中有“古朴原始戏剧的胚芽”之说(还可参见《世俗的祭礼》中“傩祭”条);而较为详尽地论述这种看法的当
简介:《好女人,坏女人》:新道德经我对这个戏是叫“寓言剧”或“荒诞剧”不感兴趣。早在1985年创作《潘金莲》时,魏明伦就用了“荒诞川剧”一说。我对这个戏是叫《好女人,坏女人》或《四川好人》也无所谓。名称的改动,显然注入了商业的气息。这也无可厚非。我推重魏明伦,是因为作为一个剧作家,魏明伦之于川剧的重要。我又越发难以喜欢魏明伦,是因为二十多年来,他在创作中一意孤行的劝人向“善”,每每把剧中人物的两难最终导向个人良知的自我发现与道德的自我提升。近年来,魏明伦越是移植国外著名作品,越是“捉襟见肘”。《中国公主杜兰朵》(改编自普契尼的《图兰多》)是这样,爱的选择变成道德的觉悟。《好女人,坏女人》更是,时穷节乃见,罪人变英雄。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