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许多现代诗人都学习并在自己诗作中实践这一手法,借以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以《雨巷》诗歌一举成名,而该诗成功之处也在于象征主义的运用。
简介:“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简介:以“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一场文学运动的名称,是19世纪后期的事。1886年9月18日,长期定居于法国的希腊年轻诗人莫里阿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了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正式亮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用来指称已经出现的“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使用“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以波德莱尔为先驱的一派作家,一场文学运动。从这时开始,象征主义文学便正式在文坛上出现了。一、象征主义文学诞生的独特背景象征主义首先出现于法国。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民族。18世纪时,这个民族中的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首先树起了反叛的大旗,掀起了一场影响全欧的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向教会展开了猛烈进攻,直接动摇了封建大厦的根基,导致了1789年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意义深远,它不但在政治上引出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而且在思想上引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时代。而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方面的体现,就是轰轰烈烈、影响全球的浪漫主义运动。在浪漫主义运动中,作家们打碎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我行我素,表现出个性的绝对自由,于是,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新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浪漫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