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爱是无声语言,它可能是一个眼光,一个动作;更可能是一种期待。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尤是如此,默默无闻,绵绵不息。《答应过眼睛》彰显父爱宽大无边。《爱无灵犀》中充溢母爱如海深,结尾处令人怦然心动。

  • 标签: 男人 眼睛 蹦床 游乐场 斑马线 盲童
  • 简介:鲁迅关于抗日战争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

  • 标签: 《鲁迅全集》 《南腔北调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伪自由书》 抗日战争
  • 简介:这幅照片是沙飞先生作品《鲁迅先生最后留影》组照中一幅(周海婴生前存),表现鲁迅逝世前十一天与青年木刻家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座谈情景。1936年10月2日至8日,"上海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九楼举行。这次展览是江丰、陈烟桥、郑野夫、力群、曹

  • 标签: 八仙桥 女记者 鹿地亘 青年会 流动展览 郑振铎
  • 简介:鲁迅也有“广告学”.广告是商品宣传方式,有商品地方就有广告。书籍杂志既然要发售,当然也是一种商品,必然也要做广告。但广告有不同做法。鲁迅曾讽刺那些商家做书籍广告,说:“商家印好一种稿子后,倘那时封建得势,广告上就说作者是封建文豪,革命行时,便是革命文豪,于是封定了一批文豪们。别家书也印出来了,另一种广告说那些作者并非真封建或真革命文豪,这边才是真货色,于是又封定了一批文豪们。

  • 标签: 广告学 鲁迅 书籍广告 宣传方式 商品 封建
  • 简介:鲁迅有个小叔父,年纪比他小一岁,又是“祖壁隔父”,即庶出。在旧社会,像这样小叔往往不被家族所重视,年龄又小,初回故乡时只有虚岁十二。这个小叔生性和易,行动洒脱,如果用鲁迅幽默的话来说,就是“旷达”与“福气”。

  • 标签: 鲁迅 伯升 生平 南京水师学堂
  • 简介:林语堂和鲁迅.同是20世纪中国、世界思想家和文学家.两位文化巨人之间有着许多交集,也有过尖锐分歧。然而,如林语堂在《悼鲁迅》一文中所说,“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于鲁迅有轩轾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尽管林语堂与鲁迅因思想、性格不合有过误解.但是.这毕竟是两颗伟大心灵碰撞和交流。他们心是相知

  • 标签: 林语堂 鲁迅 交集 20世纪 文化巨人 文学家
  • 简介:鲁迅郭沫若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孔子,也有王充孔子;有嵇康孔子,也有王阳明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形象。在鲁迅...

  • 标签: 郭沫若 孔子 鲁迅 孔墨的批判 中国文化 孔夫子
  • 简介:1927年12月21日下午2时许,阳光明媚,在国立暨南大学大礼堂讲台一边一张小方桌旁,坐着一位眉清目秀20多岁青年。他一边聆听着主席台上鲁迅先生演讲,一边挥动着手中笔在纸上奋力作着记录。这位记录者就是当年暨南大学年轻教授曹聚仁。那年鲁迅从广州来上海不久,接受暨南大学邀请,为广大师生作题为《文艺与政治歧途》演讲。鲁迅说:"我没有整篇鸿论,也没有高明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

  • 标签: 曹聚仁 鲁迅评传 暨南大学 “左联” 周木 革命文学论争
  • 简介:鲁迅和孙中山,一为文学家,一为政治家,但他俩经历、观点、情感生活却有着不少相近之处:同样留洋学医,接触西方文明;同样弃医转行,又遭当局迫害而四处飘泊:都主张推翻满族帝制,实行民主革命;都与共产党人亲近为友,并向往苏俄新政;都曾有过一段旧式包办婚姻,尔后自由恋爱、结成老夫少妻,相濡以沫地其度十年伉俪生涯:他俩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都留下了生活足迹,一样地病死异乡而没有落叶归根,安息在生前工作过地方,身后又都受到世人景仰……

  • 标签: 孙中山 鲁迅 情感生活 西方文明 民主革命 共产党人
  • 简介: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当时以为是沈从文化名,闹了个不大不小误会。1924年下半年,丁玲在北京,其时,她挚友王剑虹去世

  • 标签: 丁玲 鲁迅 《北斗》 沈从文 张闻天 鲁迅先生
  • 简介:关于萧军第一次抵达延安情况,牛津版萧军《延安日记》出版之后,一些评述文章不但与历史脱钩,且缺乏相应时代意识与文史知识。刊登在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往事"栏,由陈益南先生撰写《〈延安日记〉里萧军与毛泽东》这一整版文章,就是错讹较为严重一例。且谈为绝大多数文史学者深感错讹明显一处。陈益南先生这样写道:但是,萧军于1941年7月先后给毛泽东写两封信,尤其是第二封有"通牒"意味信可能让毛泽东作出了决定:

  • 标签: 弟子 鲁迅 《南方周末》 文史知识 毛泽东 时代意识
  • 简介:我初读鲁迅小说,尤其是《阿Q正传》、《药》、《离婚》和《祝福》诸篇,总以为他对故乡过于苛求,甚至于有点吹毛求疵。我想,这大约是由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经历了家庭从小康而坠人困顿,在人生途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看到了世人真面目,因而就迁怒到这些人和这些事上去。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还不愿把“绍兴”二字填入乡贯一项。后来再仔细读他书,觉得自己这些想法是很幼稚并且是错误

  • 标签: 鲁迅 乡愁 《阿Q正传》 《祝福》 《离婚》 少年时代
  • 简介:鲁迅与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是两个非常有分量名字。“五四以后,许多显赫一时文人一个个如烟花般逝去,惟其兄弟二人,却一直矗立在20世纪思想、文化中心点上。鲁迅(周树人)与周作人是排行老大、老二亲兄弟,曾经相伴成长,同窗共砚,长大相携赴日,寻求真理,以后都能“辣手作文”,享有盛名。然而,中年反目,至死不相往来,更是成为20世纪文坛一大谜案。此后,各奔东西,日行渐远。同为“五四”时期启蒙者,走出了两条绝然不同道路,真可谓“才子兄弟,冤家手足”。一、长兄如父弟相随周作人是鲁迅二弟,小鲁迅3岁,他能成为民国时文坛上中心人物,除了他自己聪明好学、勤笔不辍之外,还得到了长

  • 标签: 鲁迅与周作人 《新青年》 周氏兄弟 八道湾 《欧洲文学史》 《狂人日记》
  • 简介:鲁迅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打击是沉重。一个是他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失和。鲁迅生前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带给他困顿,肩负着家庭重担,长久地牺牲自我,这使鲁迅领略到了人生最大哀痛。对一个具有鲜明现代意识的人来说,这种家庭不幸本身,使鲁迅有了更深悲剧色彩。

  • 标签: 周作人 鲁迅 八道湾 许广平 周氏兄弟 生活中
  • 简介:上海鲁迅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排式楼房,门上悬挂鲁迅故居”四字是郭沫若题写。故居较完整地保持着鲁迅先生居住时原貌,收集有400多件鲁迅生前用过和中外友人捐赠珍贵藏品,由鲁迅夫人许广平生前捐献并亲自布展,真实而生动地映照了鲁迅当年在沪上艰辛工作和生活情景。

  • 标签: 鲁迅 故居 上海 木结构 郭沫若 许广平
  • 简介:鲁迅、茅盾决意办《译文》在30年代初中国文坛,翻译作品曾经有一阵被视为“洪水泛滥”。主要原因在于被一些不负责任者胡译、乱译、瞎译。读者不忍卒读,屡屡上当。翻译作品由此受到读者冷遇,翻译“身价”也因之跌落,大有无法挽回之势。据称,当时书店老板一看到译稿即连连摇头。好多杂志社也都挂起了“不收译稿”牌子。译稿无论好坏,一概被市场封杀,这是极不正常。当时很多从事文化翻译工作作家、著译者虽忿忿不平,然亦一筹莫展。对翻译作品情有独钟鲁迅先生其时亦痛心疾首,他率先发出呐喊:“我要求中国有许多好翻译家,倘不能,就支持着‘硬译’。理由还在中国有许多读者层,有的并不全是骗人东西地许总有人多少会

  • 标签: 鲁迅 茅盾 译文 邹韬奋 内山书店 外国文学
  • 简介:我听老师说鲁迅[北京]李振生95岁高龄高向夫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教师。70年前,高先生在北京师大国文系读书期间.曾亲聆过鲁迅先生授课。30年前.我在北京师大中文系就读期间,高先生虽未给我们开过课,但彼此还是认识。前不久,我回母校访问古籍...

  • 标签: 鲁迅 女师大风潮 文学批评 《晨报副刊》 中国小说史 孙中山
  • 简介:一研究框架问题迄今为止,在有关鲁迅哲学思想论述中,使用主要有两类三种哲学思想框架。一类是西方现成哲学思想,一类是中国古代固有的哲学思想。在西方现成哲学思想中,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思想在从二十年代至今鲁迅哲学思想研究中一直是一种主要标准,...

  • 标签: 哲学思想 鲁迅思想 创造精神 西方文化 创造过程 物质欲望
  • 简介: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从事鲁迅资料搜集工作。因而结识不少鲁迅研究专家。他们轶事趣闻,难以忘怀,现选择几位,简介如下,以飨读者。王瑶轶事王瑶先生是鲁迅专家,1982年秋,我曾经参加在杭州举办鲁迅学术讨论会时,荣幸与他相识,以后还通过一次信。王瑶多年在大学任教,对人很诚恳,

  • 标签: 鲁迅研究 学术讨论会 鲁迅博物馆 五十年代 专家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