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历史资料。
简介:本文认为,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以民族平等、民族地方自治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成功实现了与三区的和平谈判,建立了新疆省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新疆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突破与超越,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构建现代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处理国内民族政治关系的一次重要的尝试。第二,在担任新疆省主席后,其治新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即和平、统一、民主、团结是解决新疆问题的基础和条件,而根本的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建设新疆。在实践中虽然处理和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制定了较完备的规划,终因诸种因素牵掣而成效不大。第三,在辞去省主席前后,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出现了迷惘与倒退,既有新疆和内地形势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原因,也有张治中本人认识局限的主观原因,但是他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与转折。总之,张治中治新思想与实践,无论是在近代中国民族思想史上还是在近代中国调适与整合国内民族关系的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