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洛阳北魏时期的世俗石刻线画艺术,作为陵墓装饰雕塑艺术的一种形态,多见于此期墓葬中的石棺、石棺床、石室、石墓门及墓志之上,自明末清初以来,已发现多件。其中著名的有宁懋石室(孝昌三年,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孝子画像石棺(存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元融石棺、元谧石棺、秦洪石棺、元文石棺、王悦石棺、升仙画像石棺、元日韦石棺(武泰元年三月十六日)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石棺床、石墓门(楣、框、扉)、石碑座等。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遗存数量较为丰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本文试图对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它在中国造型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北魏时期 雕塑艺术 石刻 洛阳市 画像石棺 艺术发展史
  • 简介:北宋时期佛教信仰呈现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北宋开宝寺塔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集中体现在开宝寺塔塔壁琉璃砖装饰花纹与花纹样式、琉璃砖造像题材及神兽琉璃砖的造像上,它既是佛塔装饰艺术贴近生活的体现,又是佛教信仰世俗化的反映。

  • 标签: 佛教 世俗化 开宝寺塔 装饰风格
  • 简介:3有关税的文书尝试在普通百姓被为政者或上级征收金钱、物品等广义的税的背景下,探讨于阗语文献有关税的文书中,到底有怎样的内容。3—1文书的种类3—1—1户籍与被课税者的确定以及缴纳命令等首先能考虑的是纳税者的名单。虽然之前未必正确掌握,但关于这种名单的存在及其实例已经在第一部分2—3中论述过。

  • 标签: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和田
  • 简介:于阗的税制和文书行政体制2与税相关的人2-1纳税者2-1-1纳税者的确定众所周知,在于阗语文书中有几件记录何人成为课税对象的文书。

  • 标签: 8-9世纪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 简介: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在这里,我谨代表兰州大学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理论与实践 世俗化 敦煌学 佛教 致辞
  • 简介:<正>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广韵 文意 入声字
  • 简介: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文献中的白话禅.文章认为,本用于演唱目的而创撰的通俗化佛教歌辞,实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搜求补充;敦煌佛教歌辞的语言文、白掺杂,内容丰富,其中中国化特征最为明显的是歌咏父母恩德的偈和山歌性质的《山僧歌》等.敦煌佛教歌辞和其他形式的诗体中,有相当部分的白话诗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意涵,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禅的观念.而这些,都应该视为研究唐五代白话禅的庞大而宝贵的资料,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教俗文学 禅宗 禅文学
  • 简介:柔远敷皇泽,非贤任莫当。无惭西方使,持简二臣良。捧诏辟金阙,浮查(槎)达海疆。嘘春回辨岳,挹露洒扶桑。鸾掖驰名久,鸡林流誉长。蓬莱风引便,天际望归航。胡敬在五言排律谁道经生报国难,好凭忠信涉涛澜。日华龙节光初动,云护鸾书迹未干。绝域羁縻通汉使,异方朝...

  • 标签: 中山 新诗 使节 扶桑 文章经济 天吴
  • 简介: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身高九尺,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须飘洒胸前。他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武雄壮。这便是我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武圣人——关公。

  • 标签: 诗画 风雨 关帝 英雄人物 中国历史
  • 简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吐蕃统治者在支持佛教发展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寺院经济进行有效的管制,设置了专门管理寺院经济的官员如岸本、寺卿等,且吐蕃世俗长官如节儿、瓜州节度使甚至吐蕃东道节度使往往会同僧官如宫廷僧统、瓜沙都僧统、住持沙门和寺院纲管等一道共同对寺院经济进行核算管理。同时,吐蕃统治者还通过对寺属民户征税课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敦煌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吐蕃 敦煌 寺院经济 管理
  • 简介:年前在成都淘得一手抄本,内容为民国时期诸多约据文字格式及古诗歌、山歌10多首,共26夹页。页面积为20厘米×13厘米,书写时页上处留约4厘米空白,页下约留2厘米空白。纸质为民国前期川东地区常见之手工纸。字用墨笔书写,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此抄本无目,用民国时期旧杂志及广告废纸作简易封面,但封面显系后来所补,非原始封面。

  • 标签: 石达开 前期 手抄本 封面 内容 空白
  • 简介:明末清初画坛,以石涛、龚贤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反对因袭摹仿,继承历代的优秀传统,把现实主义绘画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 标签: 金陵画派 《画语录》 周亮工 秦祖永
  • 简介:天水市博物馆现藏清宋琬主持摹刻《少陵流寓》原石共三块,其中一块已碎为四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残石均为陕西富平产石灰岩石质,质极坚细。每块纵36厘米,横48厘米,厚8~11厘米。细线刻横框,纵24厘米。每块石右侧有编号,用小真书标志该石所在顺序。残石一,行草书。为全部《少陵流寓》之第七,内容为《秦州杂》第十六首后二十二字、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十九首前十七字。

  • 标签: 杂诗 书法艺术 第十八首 博物馆 天水市 石灰岩
  • 简介: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作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建安四年曹操攻打袁绍,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关东(函谷关以东)诸军与关西(函谷关以西)军阀的战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董卓;二是关东诸军之间的互相攻杀,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等势力。

  • 标签: 《蒿里行》 曹操 中国 产生背景 诗歌 文学研究
  • 简介:<正>敦煌发现的王梵志的大量诗抄,使唐代文学史上颇为有名的这位民间白话诗人及其作品,在长期的失载之后,又重新回到初唐诗坛中来了。王梵志的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在反映初唐社会的真实性和深广度上,是所有文人作家不能比拟的.他的是白话,推成了古代白话长流中的一个巨大波澜,浪头高而宽,底蕴深而强。他的取材广泛,主题多端,涉及唐代社会生活、世俗民情诸多方面,可以佐证或补充历史文献。王梵志的习用口语,又为民间抄传,多用俗字别体,成为研究唐代语言文字的珍贵材料。这些诗抄比较零乱,错讹严重,校点整理极为困难,也将为古籍整理,特别是为民间流传的手写抄本文献资料的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历史文献 补遗 敦煌 抄本 校议
  • 简介:敦煌本《王梵志》的研究肇源较早,研究成果甚多。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前辈学者未能见到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王梵志》写卷。本文又认定了5件前人未曾论及的《王梵志》残片,现予以叙录如下。

  • 标签: 敦煌文献 王梵志诗 残片 叙录
  • 简介:甘博藏西夏文《劝世》残页,刻本,经折装,麻纸,高18厘米,宽10.5厘米,上下单栏,栏高15-3厘米。存3面,面6行,行14字。《中国藏西夏文献》中收录,编号为G21·002【13202】。

  • 标签: 西夏文献 残页 考释 经折装 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