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七个佛寺遗址,也叫“锡格沁明屋遗址”,“明屋”是维语“干间房子”的意思。该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镇东南8公里处的浅山坡地上,是一座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寺遗址,中间一条泉沟将遗址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遗址中有殿堂、佛塔、僧房及山门等大小建筑93处,均为土坯垒砌。

  • 标签: 遗址 佛寺 唐宋时期 山坡地 自治县 回族
  • 简介:八角纹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豆口径26、足径14.5、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盘圜底,喇叭形圈足,造型规整匀称。陶豆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表先施一层白色陶衣,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成图案,图案为八角纹,象征东方的太阳纹。

  • 标签: 彩陶 八角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遗址 省博物馆
  • 简介:<正>1986年,广汉三堆遗址出土了海贝数千枚。这样多的海贝是何性质,来源于何处,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三堆海贝出土情况1986年7月18日,当地机砖厂在三堆旁取土烧砖,偶然于一号坑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大批玉器,经省考古队赶至现场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后来进入室内整理修复时,在11号青铜人头内,还发现一件金箔模压而成的金虎,长11.7厘米,不少海贝,也就同

  • 标签: 海贝 三星堆遗址 代蜀 贝币 青铜 蜀国
  • 简介:大自然有许多未知未解之谜。很多奇妙事实的不理解,导致了人们对客观天象与地理的神秘感。对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异族人的难于理解,呼异族人为夷、蛮、戎、狄、鬼方、天方,视之若鬼怪妖魔,因之而产生出原始宗教,谐如巫术之类。原始巫术的交感与致感,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改造的期望与自慰。巫术是人们认识、理解、期望和人间特有的感情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中国 四川 文物考古 宗教色彩
  • 简介:笔者1999年从一蛇皮袋杂钱内,巧获一枚特殊的北宋崇宁重宝。该币背穿的上、下、左、右各有一,各星点均呈圆形包状,且凸出地章。钱径33mm,宽7mm,厚2mm,重约10g,包浆人骨自然。阅读诸多钱币书籍,见有单、双星或满星斗纹样,却未见有此种背四纹者。

  • 标签: 崇宁重宝 星钱之我见 重宝星钱
  • 简介:就中国航海技术史而言,郑和下西洋"过洋牵"被看成我国古代先进天文导航术的重要标志,但"过洋牵"的文化起源却在国际航海技术史学界长期争论。吴春明先生《从南岛"裸掌测"到郑和"过洋牵"》一文,对比研究了太平洋南岛语族与华南航海民族志上共存的"星象罗盘"("观星法")和"裸掌测"技术,探讨传统王朝史学背景下,作为"华南民间历史失忆"的土著航海术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的肇始地位。

  • 标签: 中国海天文 南岛裸 天文导航
  • 简介:四川省文物考古队在2000年底对三堆遗址“内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中央电视台将发掘工作作了采访和播放,许多媒体竞相报导,其中有一句报导词值得注意,就是三堆文化越是研究,疑团越多。如果排一下队,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至今还难以回答。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文物考古 三星堆遗址 发掘工作 内城 田野考古
  • 简介:<正>现代科学把玉分成软玉和硬玉两大类。软玉是角闪石类的透闪石——阳起石——铁透闪石,系石中的宝石级硅酸岩矿物。硬玉又称翡翠,是辉石族中属于宝石级的硅酸岩矿物。但古人对玉的认识是“石之美者为玉”,一切温润有光泽的美石,都是玉的家族。不仅包括软玉、还包括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蛇纹石等。目前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古代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墨西哥、新西兰,其中以我国的玉石器制作最为源远流长。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

  • 标签: 玉石器 三星堆文化 玉器 行线 三星堆遗址 文物
  • 简介:<正>1986年8月四川广汉三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内发掘出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坑内出土的遗物近500件,有罍、尊、人头像、人面像、鸟、鹿、戈、“神树”等青铜制品;有璋、璧、戈、瑷、凿、刀、管、珠等玉石制品;有人面罩、鱼、树叶、圆形饰等金制品、以及骨、象牙、贝等。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 古蜀 杜宇 笃慕 祭祀坑
  • 简介:<正>四川广汉三堆遗址,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调查与发掘,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特别是1986年7月至8月,在该遗址上相继发现了两个商代晚期蜀国的大型祭祀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骨、陶器,象牙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同的还出土了大量的海贝。不少学者对海贝的专题研究,发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三堆的海贝是货贝;也有人认为应是装饰品、祭品;也有人认为海贝是南方丝绸之路传来的。本文就海贝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海贝 广汉三星堆 祭祀坑 遗址 玉石器 青铜器
  • 简介:<正>海贝这种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在我国古代很早时期就在中原内地、西南高原作为珍宝出现,海贝从何方进入内地和西南地区的呢?值得探讨。本文就三堆海贝来源及其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我国以贝为币早在夏时期就开始。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中拓印有古代中原的海贝、骨贝、铜贝图片,并解说:“荒古之世,以物易物,后以交易日繁,乃用海贝为媒介,又以海贝产量不多,不敷应用,故又有骨贝、石贝、

  • 标签: 海贝 氐羌 广汉三星堆 蜀族 南方丝绸之路 祭祀坑
  • 简介:四川广汉三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精品——117套(252件),于1998年4月——12月,在日本的东京、京都、福冈、广岛四大城市展出,观众达36万人次,在日本国引起不小的轰动。

  • 标签: 文物 三星堆遗址 出土 广岛 祭祀 京都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四川全省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制成1:5万地形图,取得很大成功。1965年以来,又航测了比例尺更大的地形图。这些图上,不但地面高度(以等高线表现)、河流、建筑物等,都标出准确的位置;而且重要地物的外形尺寸,亦通过地面调绘和补测,在图上加以标注。由于航测图是分色印刷的,河流水道皆为蓝色,等高线皆为褐色,阅读时清晰可辨。即将大地表面的模型,

  • 标签: 航测图 三星堆 考古研究 考古测绘 河道
  • 简介:<正>三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村,是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700年)至西周初期(距今2875年),遗址分布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现已建议命名为“三堆遗址文化”。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四川 县城 祭祀坑
  • 简介:<正>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市三堆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两个坑内共出土人立像、头像、跪坐人像、面具、兽面、罍尊等铜器,戈、璋、凿、瑷等玉石器,以及象牙等文物七、八百件。这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使人们对商代蜀文化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出土众多的青铜面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同志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笔者将青铜面具出土情况、型式划分、使用方式、宗教寓意提出一些初步看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青铜面具 祭祀坑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土青 青铜立人像
  • 简介:<正>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先秦时代,曾先后有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几个强大的部族在这沃野之地生息,繁衍,并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使这里逐渐得以开拓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四川文明。自198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县文管所,四川大学等单位考古人员对广汉三堆遗址进行的数次发掘,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迄今,所揭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发

  • 标签: 鱼凫 三星堆遗址 器物坑 神树 三星堆文化 杜宇
  • 简介:举世瞩目的三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铸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都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卷。三堆考古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古蜀文明,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考古发现 三星堆 古蜀文明 古蜀王国 文明进程 历史学
  • 简介:对三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宗教人类学与萨满艺术的角度对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树与鸟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萨满艺术中"世界之轴"或"萨满树"的典型特征,是萨满和巫师进行祭祀时沟通天地的主要道具.文章呼吁,对这类意识信仰的产品我们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利用宗教人类学方法来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涵义.

  • 标签: 三星堆 青铜神树 萨满艺术 象征性
  • 简介:<正>璋是中国传统重要礼玉之一,记载璋的典籍以《周礼》最为详尽。但现存古今有关璋的说法却枝蔓横生,异说纷纭。本文试图重新考订和分析典籍中璋的原始资料,并在借助现代考古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新认识。

  • 标签: 三星堆 端刃 刀形 玉器 牙璋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