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柳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柳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简介:释迦佛舍利塔,座落于辽庆州故城内,俗称庆州白塔。该塔以稳重而庞大的塔基及收分较大的塔身,而使其整体造型气势极其宏伟,它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辽塔之撷英,是草原民族风格极为突出的一颗璀灿明珠。1999年迎来了它950岁的生日,我们祝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万古不朽、世代永存。“塔”──这一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产物,在其历代发展过程中,无不与其当时的历史背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文化艺术与建筑相结合的不同文化内涵紧密相关。释迦佛舍利塔,从其建造的历史背景,及其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辽代“塔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发现了该塔的建塔碑铭,使我们对其建造的历史背景、佛教文化内涵及建
简介:敦煌文献P.2977记载了中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情况,内容可与唐代文献有关记栽相印证,并可弥补传世文献记栽之不足。以之为据,结合20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并参稽佛教典籍及地方史志的有关记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地理方位、兴建年代、演变历史及保存现状等,大都可以稽考。十九塔中,除曾经存在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崇教寺塔、敦煌市西大乘寺塔、武威姑臧寺塔及四川崇州怀远镇晋原县塔失考外,其余十五座都有遗迹可寻。这些塔据说都是根据印度阿育王塔原型仿制的。根据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雕塑,尤其是郧县阿育王寺阿育王塔及近期于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育王塔的原型应为宝箧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