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供奉纸,是宋代以来丧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和地区的纸的种类不外乎四大类:其一是神像,多流行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

  • 标签: 戏曲艺术 纸扎 艺术风格 民间文化
  • 简介:<正>据说满族生子,有悬挂弓箭于门前的习俗。此俗至今仍流行于汉族人民中间。记得儿时,生活在农村,每见谁家在左挂出一副精制绑扎的小弓箭,准知必生贵子。弓箭上还饰有桃枝与艾草,充满了神密色彩。问于长者,答曰“避邪”。当时,对此俗大惑不解。待长大后,进学校,读历史,并涉猎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方知“避邪”云云自系托辞于宗教迷信,但这小小的弓箭却是大有来历的。《礼记·内则》曰:“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注云:“表男女也。弧者,示有事于武也;帨,事人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弓箭 习俗 宗教迷信 汉族人 社会学
  • 简介: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天河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07·广州乞巧文化节”于2007年8月23在天河正佳广场落下帷幕。本届文化节历时6天,展出乞巧作品上万件,共迎客52万人次,创下历史之最,开展了包括开幕式、摆七娘(广州民间乞巧节又称“摆七娘”,本刊注)、拜七娘、乞巧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会、乞巧文化研讨会、乞巧女儿形象大赛暨闭幕式、天河区十大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广州乞巧文化节乞巧精品展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活动。

  • 标签: 乞巧节 文化节 广州 文化研讨会 文化传承 形象大赛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受到冲击。文章以目前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村乞巧节为例,指出了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普遍性;提出在乞巧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构建政府主导、专业保护和本体保护三管其下的保护机制体系的观点,旨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标签: 乞巧节 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关于命名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广州地区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登榜,以乞巧习俗为代表的天河区吉街名列其中。

  • 标签: 民间文化艺术 广州地区 中国 习俗 乞巧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