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差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正式运行以来发生的水口库区附近的地震,结果表明,记录的地震分二个时段,分别发生于不同的小区域内1999年1月~12底,发生于N26.35°~N26.40°,E118.67°~E118.70°,约5×3km2范围内,震源深度集中在9~10km范围内,整个震源的分布为一近水平的南北展布,具有一定的构造地震特征;2000年初至2005年末,地震主要发生于N26.39°~N26.41°,E118.62°~E118.64°,约2×2km2范围内,震源深度约2~4km,由于记录的地震震级小、个数少、时间跨度大,认为应是浅表应力局部调整的结果。

  • 标签: 水口水库 水库地震 双差定位
  • 简介: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 标签: 风险证券化 地震保险 保险补偿
  • 简介:概述了差分定位法及其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差分定位法在柴达木西部狮子沟油田微地震定位中的应用:对研究区内的微地震定位后,发现微地震分布与区内的断裂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油田油井的生产与注水对微地震的诱发有着影响。差分定位后,数据残差平均值为0.36s,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估算误差平均值都在0.15m左右。利用高精度的差分定住结果,可以对深层地质构造进行解析,为油田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提供信息。

  • 标签: 双差分定位法 微地震 速度模型 背斜构造 断裂带
  • 简介:本文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算法的差定位方法对三峡水库地震进行精定位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使用谱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加密台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观测到的地震波形数据,并对波形互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基于结合获得的波形互相关数据使用差定位方法对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谱法验证的波形互相关数据的定位精度要高于其他数据的结果,其东西向震源位置平均误差为3.2m、南北向为3.9m、垂直向为6.2m。重定位震中结果显示巴东神龙溪两岸微震分布明显呈现出3条近东西向的线性条带状,与地表小规模断裂和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一致,揭示了库水主要沿着溶洞或者地下暗河渗透进而诱发地震活动,较强地震可能是微小地震贯穿活动面的结果。

  • 标签: 双谱验证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 三峡水库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的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的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的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的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
  • 简介: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钻孔应变观测 无人值守台站 数据质量
  • 简介:介绍重庆大足县为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思路所做的一些尝试以及在防震减灾职能的发挥、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相应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防震减灾 政府职能 地震应急 群测群防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简要总结了新疆十几年来,利用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指出用钻孔应变资料预报地震是可能的,尤其是短临预报更是行之有效。实践证明打破年变规律是大震应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指数曲线是临震异常的具有规律性的可靠依据。压一张一发震的力学过程是应变异常的动态特点。

  • 标签: 钻孔变 地震预报 应力性质 压应变 张应变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 简介: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的思路与本文的办法,在长期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以现今的认识和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的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的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的。对提出的2种特征性图像的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的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 标签: 短期预测 临震预测 强震活动 震兆信息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地壳形变GPS点的选址、埋设及建设。说明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地震地质构造情况,选埋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埋石和观测工作的建议等。

  • 标签: 选址 埋设 建设
  • 简介:“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座大型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垮塌。本文以庙子坪特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回澜立交桥为例,介绍了结构形式不同的这几座桥梁的破坏模式,初步分析了震害机理。地震动强度过大、强震持续时间过长、近断层特性以及地质灾害等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的客观原因;桥梁结构的某些初始缺陷和特殊结构形式导致的受力复杂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观因素。针对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本文还探讨了强震区防御桥梁地震破坏应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近断层 桥梁 震害特征 防御对策
  • 简介:《永安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1997年5月31日永安52级地震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农村地震科普宣传较薄弱,抗震设防工作有待加强,个别部门单位没有制定本部门预案,地震发生后不知所措,各单位的联络工作、反馈工作、统计工作滞后不及时等问题。今后应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和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加大防震减灾投入,抓好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

  • 标签: 永安地震 应急预案 实践 经验教训
  • 简介:高应变法检测是基桩检测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该方法检测承载力存在误差,因此受到许多争议。本文以广东惠州地区两项工程的检测实践为例,分别采用前后两组不同拟合参数,对检测数据进行了承载力拟合计算,分别得出了前后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并通过动、静两种方法的对比检测,分析了高应变法检测承载力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粗略探讨了对高应变法检测的一些认识。

  • 标签: 高应变法检测 承载力 误差 拟合参数
  • 简介:本文通过泉州地磁台重建工程中的工作实践,阐述了G856磁力仪在建筑材料磁性检测、施工过程中磁性跟踪监测的应用与实践

  • 标签: G856磁力仪 磁性检测 跟踪监测
  • 简介:本文通过超声波透法对桩身质量检测的基本原理,检测装置,工作流程,分析诊断等论述,结合检测实践的认识,表明应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的质量具有快速、简便、直观、准确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应针对施测桩形的特点和基础工程环境,结合判断的经验积累,方可获得可靠性的诊断。

  • 标签: 基本原理 检测要点 判断方法 检测实践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的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的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的三种形式的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的真正的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的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的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的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的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s≥5.0级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期(T≤6个月)和短临(T≤3个月)预测模型.综合预测方案还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最终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运用本综合预测方案对2011年腾冲5级震、2013年洱源5级震和德钦两次5级地震作用了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测.

  • 标签: 综合预测方案 分级预警 中短临预测 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