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收集并整理太原陷盆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钻孔进行了地层分层,建立了钻孔分层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三维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太原陷盆地进行了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最终基于ArcGIS平台实现了由钻孔柱状图到地层垂直剖面和地层表面TIN的三维可视化。对进一步分析太原陷盆地地层、断层分布及其活动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RCGIS 太原断陷盆地 三维地质建模 钻孔 可视化
  • 简介:本文讨论可信的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化仪器记录资料的统一使用问题。

  • 标签: 历史地震 检验 b值统计
  • 简介:在对依兰-伊通断裂通河段晚第四纪活动参数获取的基础上,对该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有关拟建铁路地震安全的设防参数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依兰-伊通断裂通河段总体走向N30-40°E,由3条断层组成,中支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未来发生7级地震时的水平位移量可能达2.2m左右,垂直位错量约为1.1m左右.该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性质表现为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活动.根据探槽结果和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得出断裂垂直位错约(1.0±0.2)m,右旋位错量约为(2.7±0.1)m,(1730-30)aB.P.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和水平滑动速率分别约为(0.57±0.11)mrn/a和(1.57±0.06)mm/a.未来100年内若遭遇地震,其最大水平位错量约2.87m,垂直位错值为1.04m.断层影响带宽度约为8m.该研究结果为拟建哈—佳铁路工程可能遭受的断层影响和抗震设防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也为地震安评中线状工程的抗评价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地震安评 长距离线状工程 抗断评价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对中国大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发现6级以上强震在西部(东经105°线以西)有三组近似是对称分布的空现象,每组平行空相邻间距为5°,带宽约为1°;而东部则有两组NE、NW向空将其分割成若干强震块体,相邻空带宽约700km,带宽约为150km。6级以下地震在空间上几乎随机分布。理论推导证明:强震空现象其实质为一些不连续块状分布的强震区在空间的有序排列,且控制东西两部分构造运动的构造波波长均约1000km,并在同一机理下还统一地解释了强震等间距及构造等间距现象。应力场反演表明,大陆西部受三组主次不同的边界力源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气、油等轻而易于流动的物质的聚集区多分布在强震空内,而金属矿藏多分布在强震块体内,同时从空分布图即简单的地震危险区划图上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已发展建设成的大型城市多位于“安全岛”内。

  • 标签: 强震空带 构造波 应力场 矿藏
  • 简介:本文以上杭盆地为基础,通过对福建中西部陷盆地的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性分析,初步探讨福建中西部陷盆地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盆地构造发育的力学机理指出方向。

  • 标签: 断陷作用 盆地演化 构造机理
  • 简介:目的是计算汾渭地震强震的震源参数。所用的方法是根据断裂力学的有关公式分析断裂扩展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多数是在低初始应用作用下发生的(大约100×10^5Pa),而且该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 标签: 断裂力学 剪切应力 弹塑性力学 震源参数
  • 简介:本文利用长诏十二期LCR-G重力仪复测资料精度情况,对在施测中存在着问题,误差来源情况,结合重力仪的构造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观测精度主要来源有二类,一类是客观因素,如振动、温度、气压等因素;另一类为主观因素,如观测方法,气泡置平等。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注意这些干扰因素,可进一步提高成果精度

  • 标签: 长诏带重力复测 精度
  • 简介: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 标签: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 地震形变带 断层陡坎 历史地震
  • 简介: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拉配泉至当金山口长达400余公里的范围,属该断裂的中段。沿形成的断层谷、断层崖、三角面、陡坎以及切错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情形比比皆是,表明断裂新生代以来有十分强烈的活动性。阿尔金断裂中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非常明显,沿发育有由大地震造成的地震鼓包、凹坑、沟槽、陡坎、错冲沟水系和崩塌等古地震形变现象,分布十分广泛,类型众多齐全。通过1986——1987年两年详细的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确定有6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和5条保存较好的地震破裂形变,表明阿尔金断裂全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运动占主导的强烈活动的特点。

  • 标签: 阿尔金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破裂
  • 简介:青海省及南北地震地震趋势研究1.青海省地震强度预测马尔可夫方法是研究随机事件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预测对象的变化常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有随机性,而地震事件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所以对地震时、空、强的预测可采用马尔可夫方法预测。_我们采用马氏链的方法...

  • 标签: 南北地震带 地震趋势 活跃期 地震活动水平 初始概率 最大震级
  • 简介:热水-日月山断裂带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通过解译认为该断裂由6条不连续的断裂段右阶羽列组成,活动特征很明显,造成一系列水系错,最大水平住错940m,并沿断裂形成一系列小拉分盆地,认为该断裂具有较强的右旋走滑特征。其中牧场部一大崖根段北西西向沿湟水河河谷发育,除其本身具有发生强震的构造能力外,其延伸是否与西宁市区中的沿湟水河谷地附近的地表断层相连,对西宁盆地的构造活动形式及地震构造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地震表明曾在热水煤矿与大通山构造复合部位于1927年连续发生多次M.5—5.5级中强地震。

  • 标签: 遥感影像 热水一日月山断裂带 构造解译 右旋走滑
  • 简介:利用青海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强震目录探讨了省内各地震地震活动的基本状态,结合累积应变能释放现象讨论了各地震现今地震活动所处的状态。结果显示,青海地区4个地震强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与活跃的交替特征,这是普遍的宏观规律,但平静与活跃的特点具有差异性。伴随各地震地震活动状态的不同,其累积应变能释放呈现加速或减速的特征。

  • 标签: 强震活动状态 地震带 应变能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本文通过地貌、第四纪地层、钻探、槽探和浅层地震勘探等资料分析,研究了闽江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闽侯一南屿断裂展布于旗山东侧山前,与五虎山北麓断裂共同组成北西向的闽江断裂,控制了福州盆地的西侧和南侧边界;(2)闽江断裂的活动时代从山地向平原方向逐渐变新,山地基岩内的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山前断裂多为晚更新世断裂,呈正性质,上盘沉积速率为0.78mm/a-1.2mm/a;(3)闽江断裂及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小震活动相对密集。

  • 标签: 闽江断裂带 第四纪地质 地貌 福州盆地
  • 简介:位于滇西南地区的黑河断裂从西向东可分为沧源-木戛、木戛-南代和南代-勐往3条次级断裂段,长约168km,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分量.通过较详细的野外追踪考察,发现该断裂西段即沧源-木戛段存在从雪林大寨以西至木戛长12km以上、北西向断续展布的古地震形变,主要表现为基岩裂缝、田埂和山坡等右旋扭动显示的右旋错,错量0.5-2m,同时还形成了高0.5-1m的断层陡坎.陡坎的垂直位错是断层倾滑运动分量引起的,而地形效应和重力作用也有一定影响.从这些地表形变错地层、陡坎形态等分析,认为是同1次地震活动的结果,经调查访问其不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地表形变,而是时代相对较新的未知年代的古地震形变.经探槽开挖和样品年代测试,确认其时间介于(1400士30)a.B.P.-(1714±49)a.B.P.之间.根据走滑型地震的震级与同震位错的经验统计关系,估算该次地震的矩震级≥7级,这与该断裂中段即木戛-南代段发生的1988年澜沧Ms7.6级地震相当.

  • 标签: 滇西南地区 黑河断裂西段 古地震形变带 断层陡坎 地震震级
  • 简介:本文就目前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小规模CMOS电路构成的数字钟元件多、可靠性不高等缺点,提出以INTEL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具有自动校对功能的数字钟,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系统可靠性强,并可自动根据BMP信号校时,操作简便且精度高。

  • 标签: 单片机 钟差 自动校时
  • 简介: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L≥5.0级的强余震活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空段,强余震围绕该空段有反复迁移发生特征。基于上述现象,作者从地震地质和经纬方向余震迁移的角度上做了一些研究,较为定量地为震区预测发震地点提供了简单依据。

  • 标签: 汶川地震序列 地震空段 强余震迁移
  • 简介: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长诏断裂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诏断裂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长诏断裂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 标签: 长诏断裂带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地震
  • 简介:本文以丰富和翔实的地质、地貌、年代测定、地球物理、地震等资料,阐述了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的几何特征,分析了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并探讨了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从南安仑苍到晋江河口形迹清晰,断裂规模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大;(2)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段落的活动性亦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强和变新的特点,南安仑苍一丰州段为早第四纪断裂,丰州一晋江河口段发育有晚更新世断裂;(3)沿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在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6次中强地震,地震有自西北向东南频度升高和强度增大的趋势。

  • 标签: 晋江下游 断裂活动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