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准南地区生烃条件、储层分布、圈闭条件、盖层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油气运聚条件、异常高压成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对油气藏破坏与保存诸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准南西部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基底以上沉积盖层一套从冲积扇相、河流相至滨渚湖相粗碎屑的储集层;发育J1s、K1tg、E2-3a和N1t等四磁主要的区域盖层。指出准南西部地区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提供多个勘

  • 标签: 烃源岩 圈闭 异常高压 成藏条件 储集层 断层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解释,结合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和已知的控矿地质因素,研究和认识十红滩地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控矿次级构造单元,研究氧化还原带定位,确定地震地层层序,分析铀源及铀的活化迁移等。

  • 标签: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物性参数 十红滩地区 地浸 岩型铀矿 成矿理论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解释,研究了红山地区区地球物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工作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构造形态,查明了工作区找矿目的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铀源,预测了工作区铀成矿有利地区等,对该区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红山地区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应用 高台县 铀源 铀矿
  • 简介:解释工区中存有大量数据成果,完善的工区备份技术对整个系统和用户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数据备份策略、在线备份、定时备份等技术的分析研究,提高Geoframe解释系统工区数据备份能力,有效保证解释数据安全。

  • 标签: Geoframe解释系统 地震成果工区 备份策略 在线备份 定时备份
  • 简介: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分辨率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因素,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胜利探区永新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效果表明,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层的主频得到有效提高,极大提升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 标签: 开发地震 分辨率 频率补偿 永新工区
  • 简介:通过对桃园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研究认为,桃园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中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园-云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断裂破碎带与含矿层复合地段。矿化形成除层间断裂破碎带与岩性层位外,岩浆活动、热液蚀变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在该区普查找矿的3个远景区。

  • 标签: 成矿地质 找矿前景 火山沉积凝灰岩 不纯灰岩 层间断裂破碎带 金矿床
  • 简介:水合物是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平衡体系中形成的,根据室内实验结论,预防水合物形成的方法就是降低井筒内天然气压力或提高采出天然气的温度。井下节流工艺原理是将地面气嘴移到井下产层上部油管内,使天然气的节流、降压、膨胀过程发生在井筒内。通过井下气嘴节流,降低气嘴上部天然气压力,破坏水合物的生成条件,达到防治水合物生成的目的。研制的气井活动式井下节流器的作用如下,

  • 标签: 井下节流 节流器 活动式 气井 天然气压力 水合物形成
  • 简介:根据低勘探程度区域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全面、系统地综合分析了影响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区块决策的各种因素,从而构建了优选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是否具有勘探开发的价值,关键影响因素是油气地质条件、油气规模、油气区块勘探开发的工程条件和经济效益等4个要素及其包含的35个方面,由此全面评价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的优劣,为合理优选低勘探程度区域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块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系统分析 低勘探程度区域 勘探开发 目标区块
  • 简介:盆地可地浸砂岩铀矿区域预测阶段物探资料整理应围绕研究基底构造和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特征这两个任务来开展。编制基底构造图的方法是依据重,磁、震等资料,采用在平面等值线图上解释和切剖面解释等方式,划分区内地壳类型、火山口、断裂构造、侵入体等地质类型。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则主要依据电测井资料。

  • 标签: 可地浸砂岩铀矿 区域预测 整理方法 物探资料 盆地 基底构造
  • 简介:胜北—盐家地区被陈南、胜北和罗西断裂分为3个区域,不同的断层活动时间和强度对区域的影响也不同。沙四段早期,盐家—胜北地区整体呈退积序列;沙四段晚期,盐家、胜北地区沉积有差异。其中,盐家地区地层整体北高南低,砂砾岩体仍然呈退积序列;根据断层活动不同,胜北断层上升盘地层分为北高南低台阶式和反向洼斗式两种;胜北断层下降盘的沉积形态及储层分布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砂砾岩体 退积序列 反向洼斗 胜北、陈南断层 东营凹陷
  • 简介:本文是在前人四十多年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地质学及其相互关系,将花岗岩地区的构造、岩浆、热液、铀成矿活动进行了排序。本区火山活动之后存在四次酸性、基性岩浆活动;存在早期(150Ma以前)挤压向晚期(140Ma以后)拉张裂陷转化的构造格局;伴随岩浆、构造活动,有两次面状、两次带状碱交代活动;并存在早、晚两期五个阶段的铀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岩 活动序列 铀矿化 岩浆 构造
  • 简介:利用微地震事件的空间-时间分布,为一套产油气的密西西比系页岩估算了压裂作业前、后的渗透率。在压裂作业开始时,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指明了可导致水力裂缝发育的非线性孔隙压力松驰。这样就有可能应用Dinske等(2008)的方法来估算压裂作业前、后这套页岩的渗透率。水力裂缝周围这一原始页岩层的渗透率约为4×10^-5达西,而水力裂缝自身的渗透率约为1达西。对于水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作了估算。微地震事件位置与能量的比较表明,产生了水力裂缝的微地震事件其能量要大于在压力向围岩扩散时所发生的事件。孔隙压力扩散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与天然裂缝的方位十分一致。

  • 标签: 渗透率 估算 页岩 地震活动 地震事件 水力裂缝
  • 简介:运用等厚图、井眼或横剖面资料推导出的深度和时代数据,可重建沉积盆地的时空沉积历史。根据井眼和横剖面可以确定局部的沉积史,而根据等厚图则可确定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设定一些简单的假设条件,如地层的相似性以及局部分析结果的区域适用性等,便可重建固相(或颗粒)体积的平衡图,进而确定古近纪以来若干时间段沉积的沉积物质量。将这种方法用于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中国西北),我们估算出了整个新生代两者的固相体积和蓄积的沉积物质量分别为1358±520×10^3km^3(36.7±14×10^17kg)和172±56×10^3km^3(4.6±1.5×10^17kg)。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沉积作用的两大脉冲期。第一个出现在17Ma左右,只影响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亦称库车坳陷),从而证实了该山脉现今仍活跃的缩短作用当时已开始的现点。第二个发生于5~6Ma期间,影响了该地区大多数沉积区域,而且其地理分布可能更广泛。假定当地处于地壳均衡状态,我们估计由于塔里木地块相对于西伯利亚旋转而产生,且在该山脉和近邻盆地中积蓄的缩短量介于1.15×10^6和4.23×10^6km^3之间。这相当于顺时针旋转了2.5°~8.7°。在与东天山情况大致符合的二个简单的金字塔状地形自相似的生长模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结果。

  • 标签: 东天山 盆地 区域构造 地形 塔里木 沉积物
  • 简介:文中综述了委内瑞拉西部巨型马拉开波盆地的区域地质和构造环境。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最高产的含油气盆地,估计最终石油储量在440亿桶以上,自1914年第一口采油井完钻以来,马拉开波盆地已累积生产石油300多亿桶。与分布面积更为广阔的墨西哥湾巨型油气区不同,马拉开渡盆地面积较小(50000km^2),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而且地表和地下资料丰富。这些特点使之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盆地综合分析的目标。本文的目的是综合利用盆地规模的二维和三雏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来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区域构造重建的结果、区域地质图和盆地的沉降历史,以便更好地认识对该盆地有影响的四个主要构造事件。这些构造事件对于认识主要不整合面和碎屑岩楔体的形成时间与分布、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复活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大地构造背景 区域地质图 委内瑞拉 巨型 西部
  • 简介:本文论述了粤北地区火山活动之后的岩浆活动特征以及其与铀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在火山活动(J3)之后出现深源酸性、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为深源浅成同熔型花岗岩浆和幔源基性~中基性岩浆系列,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拉张环境;早期铀矿直接受火山期后酸性岩浆和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控制,而晚期铀矿则间接与火山期后岩浆活动有关,且早期铀矿与深源浅成帽峰式花岗岩同时、同地及同源产出,而晚期铀矿的铀源也主要来自帽峰式花岗岩体。

  • 标签: 后火山岩浆活动 铀成矿 构造环境 两期铀矿
  • 简介:自从1941年钻探第一口生产井以来,马拉开波盆地的累积石油产量已超过300×10^8bbl,估计最终石油储量超过440×10^8bbl。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含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与墨西哥湾辽阔的含油气省份不同,马拉开波盆地的地域面积相对较小(50000km^2或19305mi^2),它的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地表及地下资源使马拉开波盆地成为盆地综合研究的一个关注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汇总全盆地范围内二维地震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以及野外露头资料,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特征。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恢复的区域构造、区域地质图以及盆地的沉降史,以更好地卡准四期较大的构造事件。这四期影响着盆地演化的构造事件,对于认识较大的不整合和碎屑岩楔形体的形成时代和分布范围、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再活化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有关键性作用。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油气勘探 烃源岩 构造层序 地质特征
  • 简介:通过对大南湖地区煤田资料的整理,结合野外踏勘、钻探施工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解决了原煤田资料中层位划分不准确等问题,从而解决了大南湖地区地层对比,进而研究了侏罗系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及后期构造活动特点,明确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

  • 标签: 地层 层序划分 沉积演化 构造
  • 简介:古海洋数据都曾被用来表明,甲烷水合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期间可能引起甲烷释放的机理却了解得甚少。尤其是在天然气水合物区域下面的游离气带的大小和作用,大都因为其游离气带的底界并不是一个相界,而相对来说并不受限制,所以也就无法进行系统描述。在本文中,我们评价了在上伏沉积物中,通过由断层滑动所引起的阀盖开关作用而使得连通游离气带的最大厚度在机制上得到调整的可能性。我们所得到的结果表明,临界天然气柱就存在于盆地环境中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的下面,这意味着上述这些区域就是引起机械断裂的原因,因此,对极端条件下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据我们估计,全球游离气储层可能含有捕集在水合物中总甲烷量的1/6~2/3。如果这些气藏沿被动大陆斜坡都是巨厚的,那么我们便可计算出,在海底温度每增加5℃就会导致从游离气带释放出约2×1012吨甲烷,同时这就为在全球变暖事件中,快速释放甲烷提供了机理。

  • 标签: 下面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条件 区域下面
  • 简介:未来在墨西哥湾中新统下段砂岩的勘探将越来越聚焦在埋深大于4.5km的地层,而对于那些深一超深层岩层来说,储层物性是一个关键风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西墨西哥湾中新统下段砂岩储层物性的变化。为此,我们用取自深度在0.9~7.2km之间地层样品的岩相和岩石物性数据,分析了五个地区碎屑矿物组成、成岩过程、储层物性的区域性变化,这五个地区是1)路易斯安那;2)上得克萨斯海岸;3)下得克萨斯海岸;4)墨西哥布尔戈斯盆地;5)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盆地。在研究区内矿物组成变化非常明显。路易斯安那近海下中新统砂岩的平均矿物组成为石英:86%;长石=12%;岩石碎屑=2%(Q86F12R2)。往南,随着源区内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的出现,长石与岩屑含量增加。在从得克萨斯近海采集的样品中,上得克萨斯海岸岩样的矿物组成为Q67F24R9,及至下得克萨斯海岸,为Q58F24R19。墨西哥北部陆上布尔戈斯盆地中新统下段砂岩的平均矿物组成为Q64F22R23,而取自墨西哥南部韦拉克鲁斯盆地砂岩样品的岩屑比例最高,达Q33F12R55。路易斯安那地区富含石英的下中新统砂岩的主要成岩事件有机械压实作用和石英胶结物沉淀。往南,伴随岩石碎屑含量持续增加,压实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增大。南部方解石胶结物丰富,储层物性明显下降。在中等埋深,路易斯安那的富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最好,而在得克萨斯和墨西哥,因岩屑含量增加,储层物性下降。在所有深度和温度下,相较下得克萨斯和墨西哥的岩层,路易斯安那和上得克萨斯岩层的孔隙度要高些,但地层深度〉5km、温度〉175℃时,孔隙度差异变小。西墨西哥湾从路易斯安那到墨西哥中新统中、下段的变化趋势可作为一个典型例证,来阐述作为一个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碎屑矿物

  • 标签: 墨西哥湾 砂岩样品 储层物性 矿物组成 中新统 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