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尖瓣的瓣叶和瓣环闭合高度的测量工作进行规范,将正常参考值明确下来,对影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对40例健康人员和80例左心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瓣径和闭合高度在不同超声切面下的测值进行对比,在手术之前对瓣叶进行超声检查。其中共计有65例患者实施了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结果心房横径具有1.35的比值,有利于测量中对超声切面的选择。正常的临界值如下瓣环具有≥21mm/m2的直径指数,达到>4.11mm的闭合高度。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产生影响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瓣径和闭合高度。结论与心房横径比值相结合,能够对瓣叶闭合高度和瓣环直径进行准确的测量,而且三维超声能够对瓣叶结构进行直观地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78例,De-Vega环缩术46例、改良De-Vega分段成形术5例,Key二瓣化成形术3例,自体心包片增加三尖瓣隔瓣面积的方法4例,自体心包条环缩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Minale瓣环成形术3例,Carpentier环缩术4例,三尖瓣瓣环成形术3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返流的情况。以打水试验无明显反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三尖瓣返流I°~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术前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Carpentier环缩术患者,术后有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三尖瓣反流。术后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4个月,出院时有三尖瓣轻度反流的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超声反流无加重,3例行Carpentier环患者术后2年发生三尖瓣重度反流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到I级l5例,Ⅱ级47例。结论三尖瓣成形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转归与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密切相关,根据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尖瓣的瓣叶和瓣环闭合高度的测量工作进行规范,将正常参考值明确下来,对影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对40例健康人员和80例左心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瓣径和闭合高度在不同超声切面下的测值进行对比,在手术之前对瓣叶进行超声检查。其中共计有65例患者实施了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结果心房横径具有1.35的比值,有利于测量中对超声切面的选择。正常的临界值如下瓣环具有≥21mm/m2的直径指数,达到>4.11mm的闭合高度。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产生影响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瓣径和闭合高度。结论与心房横径比值相结合,能够对瓣叶闭合高度和瓣环直径进行准确的测量,而且三维超声能够对瓣叶结构进行直观地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射频消融对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350例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分三组,对照组、大弯组、小弯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大弯法导管贴靠治疗以及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大弯组和小弯组射频消融情况对比(P>0.05),大弯组和小弯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能够使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论是采用大弯法、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都能够使临床症状效果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二尖瓣成形环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治疗二尖瓣反流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男11例,女14例;年龄18~65(52±4.1)岁。病因包括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瓣叶弹性纤维退行性变致瓣叶脱垂、腱索断裂或冗长致瓣叶脱垂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合并房颤13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11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随访1~31个月,平均(15.2±13.6)个月。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情况明显减轻,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联合应用二尖瓣成形环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是治疗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二尖瓣狭窄X线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二尖瓣狭窄的基本X线征象是左房、右室增大,伴有肺淤血及不同程度的肺循环高压。心脏外形多呈“二尖瓣”型,仅少数病例呈“二尖瓣一普大”型,或正常的中间型(多见于轻度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