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12例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MRI表现。结果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增大变形,球形15例,椭圆形12例。均见中央叶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叶4例为等信号,6例为稍高信号,17例斑点状、结节状高信号。DWI等低信号22例、稍高信号5例。合并膀胱壁增厚19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合并精囊腺侵犯9例,膀胱侵犯7例,周围血管束不对称7例,盆腔内淋巴结增大5例。结论MRI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对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行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至3年半的随访,患者的术后排尿通畅,前列腺体积减小。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为(84.32±11.84)ng/mL、(3.18±0.57)ng/mL、(1.07±0.79)ng/mL,几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共有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6周随访是有排尿障碍,再次接受了电切术治疗,5例患者有转移情况而死亡;35例患者术后42周存活。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患者的生存得到了延续,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在各级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与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对430例前列腺疾病病理标本作HE染色,进行病理分类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其中275例无PIN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48例PIN(此中包括Pca中的11例有PIN)和18例Pca作bcl-2蛋白检测.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PIN与Pca间、高级PIN与低级PIN间、高分化Pca与中-低分化Pca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PIN的BPH与低级PIN间、高级PIN与高分化Pca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2蛋白阳性在PIN、特别是高级PIN及Pca的异常表达,揭示了PIN及Pca发生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热敷贴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疾病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75)实施前列腺热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术后患者通过前列腺热敷贴治疗,可降低疼痛,改善前列腺功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电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本组72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46例手术取得成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6.6±3.5min,术后经内分泌治疗血清前列腺抗体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前列腺体积明显变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残余尿量、前列腺抗体、生活质量评分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前列腺疾病是男性成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以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最为多见。慢性前列腺炎在青壮年(30-45岁)中居多,月40%的人患有本症,以尿中白浊,尿频或尿道灼痛,会阴,少腹及睾丸胀痛不适为主症,部分患者因此而并发不育症。而前列腺肥大则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占60-70%,60岁以上者可达70-80%,以小便困难,甚至尿闭,尿失禁为主症。
简介:摘要: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腺体,位于膀胱下方,尿道周围。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肿瘤是最常见的两种疾病。虽然它们都涉及前列腺的病变,但在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对于男性的健康管理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前列腺癌(PC)患者8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12例、健康人60例进行血清f-PSA、TPSA进行检测,计算f-PSA/TPSA的比值,对检测数值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受检者血清f-PSA及TPSA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C组与BPH组比较,f-PSA及f-PSA/TPSA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SA值升高不明显时,若以PSA>4.0μg/L作为早期诊断PC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作为前列腺癌的监测指标,临床常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并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前列腺增生临床治疗方面,应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以及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均为40例。对A组病人实行HoLEP治疗,对B组病人实行TUEVP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手术需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病人手术需时短于A组病人,差异显著(P<0.05);而A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病人,膀胱冲洗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临床治疗方面,HoLEP的治疗效果优于TUEVP,且预后效果优于TUEVP,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直肠彩超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病患者中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癌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节大小、内部回声、病变部位以及血流状况等,对3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在前列腺体积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大于正常组;在声像图上,前列腺增生组的结节主要发生在内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连续性好。前列腺癌组主要发生在外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可见低回声结节或增强回声,也可为混杂回声密度不均。在血流动力学上,前列腺增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均略高于前列腺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均相符。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上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检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41例,对2013年5月前2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取双侧睾丸切除术并在术后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对照组),对2013年5月后21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PKRP以及抗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41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PSA以及残余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采取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联合内分泌进行治疗,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小等特点,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症状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