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卒中后抑郁具有复杂的损伤机制,同时整个发病过程受相关基因调控,形成多层次,多途径交错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脑损伤和功能障碍。本文综述了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卒中后有抑郁状态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的躯体表现、情绪状态、认知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ESS评分、躯体表现、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对患者卒中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要重视对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治疗和预防,对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抗抑郁治疗,可以提高卒中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找到可控的方法,能够及时预防和治疗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调查,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得出相关危险的因素关于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然后据单因素分析方法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拟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整相互间的影响因素,发现了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率为18.4%,主要发生部位呼吸系统占到12.2%及泌尿系统占到9.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年龄≥79岁、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卧床、基线Barthel指数(BI)<49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4分、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7分等7项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在允许值内,有意义(P<0.05)。结论导致急性卒中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危险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这个样可以及早的发现患者并预防其发生和恶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20例经CT和MRI正式的脑梗死患者根据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合和非PSD组。分析PSD组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伴发疾病等对PSD的影响。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35%(42例)与非PSD组比较。PSD组年患者年龄≥67岁,文化程度低、伴高血压及糖尿病比率较高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SD正相关。梗死灶多发或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或位于皮质下白质的患者。结论脑梗死患者PSD与病灶部位,病情及文化程度,社会因素等有关。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50例及非抑郁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疗效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抑郁组治愈10例(20%),非抑郁组17例(34%);抑郁组显效15例(30%),非抑郁组21例(42%);抑郁组未愈10例(20%),非抑郁组3例(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抑郁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差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