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9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15例患者均对护理满意,即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其中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6.7%。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悲观、抑郁心理,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彩超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GTD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均采取彩超检查,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免疫放射定量法对治疗前后血中的β-hCG值进行测定,设为对照组,分析血中的β-hCG值和病灶内血流特点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的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绒癌间血中的RI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绒癌间血中的β-hCG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间血中的β-hCG值与R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绒癌三组的血中RI值与血β-hCG值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应用在GTD的临床诊治中,其病灶内的血流特点变化明显比测定血β-hCG值占有优势,可有效对GTD的良性、恶性进行判别,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治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间收治的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病人48例,分析其病史特点,发病规律,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15例绒癌病人治愈8例,33例侵蚀性葡萄胎病人治愈24例,放弃治疗7例,治愈率66.7%。结论化疗是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控制大出血等各种并发症,消除耐药病灶,减少肿瘤负荷,缩短化疗疗程,手术作为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GTT45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末次妊娠为葡萄胎者均行清宫术,20例进行预防性化疗,清宫1-5次不等,清宫)3次的葡萄胎患者恶变率高于清宫1-2次者,其中23例发生恶变;41例恶性GTT患者中,单纯化疗23例,化疗联合手术治疗18例,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多次清宫有增加葡萄胎恶变的危险,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需及时预防性化疗;恶性GTT治疗,以化疗为主,选择性辅以手术;对于高危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可首选EMA/CO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调查分析了2000年1月-2011年1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住院的患者82例,其中葡萄胎48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14例。随机抽取120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年龄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P<0.01),孕次与妊娠滋养细胞发病有明显的关联。居住农村者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结婚年龄、职业无关。先行妊娠种类与间隔时间与滋养细胞肿瘤有关。结论患者年龄、孕次、居住地及先行妊娠间隔时间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瘦素(LEP)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预测葡萄胎恶变和转移的可能性;并对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葡萄胎预后的判断。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早孕(<12周)绒毛组织、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LEP进行检测。分析7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患者的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因素。结果LEP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χ2=23.49,P<0.05)。结论LEP与正常早孕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有关,LEP在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强度有关,对临床早期预测葡萄胎的恶变及预防性化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葡萄胎恶变还与患者发病年龄、β—hCG水平、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