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血液培养阳性率,细菌分布及科室分布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方法血培养标本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和DL-96Ⅱ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2109例血标本中196例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细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革兰阳性菌54株,真菌7株。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多见于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压检查的82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BacT/Alert3D240全自动培养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并通过BioMerieuxAPI系统对所培养的血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8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培养了1160瓶,841个需氧瓶,319个厌氧瓶。82例患者在接受血液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28种,真菌4种。82例患者同时接受需氧和厌氧实验培养,其中69例患者表现为阳性,需氧阳性率84.1%,厌氧阳性55例,阳性率67.1%。82例患者中,呼吸科患者24例(29.3%),ICU患者10例(12.2%),血液科患者9例(11.0%),儿科患者7例(8.5%)。结论快速血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耳他布鲁氏菌采用血培养的阳性结果及特征。方法本次共选择109例马耳他布鲁氏菌阳性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1月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采用血培养检测,分析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男82例,女27例,男性比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维吾尔族所占比较最高,为46.8%,汉族居其次,为24.8%,后依次为回族21.1%,蒙族7.3%,维吾尔族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性64例,占58.7%,居首位;其次为食源性33例,占30.3%;间接性12例,占11.0%,职业性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耳他布鲁氏菌临床诊断中,医生需对其临床特点有正确认识,采用血培养检查,依据需要行血清学抗体检测,以降低误诊、漏诊率,使患进得到早期有效诊治,避免传播,对保障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6年来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年该院血流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住院的新生儿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G^+)球菌为主,占78.31%(65/83);革兰阴性(G^-)杆菌占19.28%(16/83);未检出真菌。在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的83例阳性新生儿中,需氧和厌氧培养均生长细菌者34例(40.96%);仅需氧培养长菌者21例(25.30%),仅厌氧培养长菌者28例(33.73%)。非正常分娩是新生儿血流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结论应加强妇婴围产期保健工作及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以减少新生儿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做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可减少漏检。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就诊患儿的血培养标本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样品,区分出118例患儿血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以及污染菌。结果在我院随机抽取出的118例患儿血培养样品中,格兰阳性球菌83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4例(28.4%)以及白色念珠菌1例(0.9%)是本次研究细菌的主要类型,经过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将血流感染判断为53例(44.8%)、污染菌65例(55.2%),其中污染菌以血浆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类型;对比之后发现致病菌与污染菌中检测出MRSA、MRCNS和产ESBLs细菌的概率是相同的,两者的耐药谱也是基本相似;至于报警时间,污染菌的报警时间明显要长于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血样标本中报警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警阳性中的污染率较高,致病率次之,致使报警阳性污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存在,鉴于此,医师必须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量,保证污染菌与致病菌的区分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血培养的真正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特对近期内采集的361份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集的2754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分析,应用BioMerieuxAPI系统进行病原菌分布的研究,应用K-B法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的研究。结果本次送检的2754份血培养标本中合计检出361份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3.11%。检出的361份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216株,占菌株总数的59.83%;革兰阳性球菌114株,占菌株总数的31.58%;真菌31株,占菌株总数的8.5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于万古霉素的药敏性较高。结论根据血液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是可以显著的改善血行感染患者的预后的。
简介: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的血培养样本2260份,将选入的血培养标本应用全自动的血培养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分别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的2260份血培养样本中,阳性样本为230份,其中革兰阳性菌103份(44.8%),革兰阴性菌80份(34.8%),真菌47份(20.4%)。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54份(52.4%)、链球菌32份(31.1%)和肠球菌17份(16.5%),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杆菌56%。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血液科,儿科,呼吸科和泌尿外科,分布率分别为40.4%、27.0%、16.1%和16.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强,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通过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可对病原菌的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就诊患儿的血培养标本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样品,区分出118例患儿血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以及污染菌。结果:在我院随机抽取出的118例患儿血培养样品中,格兰阳性球菌83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4例(28.4%)以及白色念珠菌1例(0.9%)是本次研究细菌的主要类型,经过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将血流感染判断为53例(44.8%)、污染菌65例(55.2%),其中污染菌以血浆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类型;对比之后发现致病菌与污染菌中检测出MRSA、MRCNS 和产 ESBLs 细菌的概率是相同的,两者的耐药谱也是基本相似;至于报警时间,污染菌的报警时间明显要长于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血样标本中报警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警阳性中的污染率较高,致病率次之,致使报警阳性污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存在,鉴于此,医师必须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量,保证污染菌与致病菌的区分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血培养的真正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医院血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应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采用K-B法对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西丁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中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占67.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引起新生儿、儿童、年老体弱及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感染,耐甲氧西林的黄金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已很高,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应加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指导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性,对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间对血流感染污染菌的排除及应用价值。方法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9892例血培养进行检测,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对象选标准需氧瓶、厌氧瓶和儿童专用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al,CoNS)阳性报警时间大于20小时作为污染菌,阳性报警时间小于16小时的按感染菌向临床报告。结果血培养CNS阳性报警时间小于16h诊断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9.4%,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99.8%,阴性预测值为99.8%,污染率为0.28%,血培养阳性率为12.29%(1216/9892),共检出33种菌,沙门氏菌占第1位,74.34%(904/1216);CoNS占第2位,12.9%(157/1216)%;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3.54%(43/1216)。结论对CNS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大于20h的可按污染菌处理,不向临床报告药敏结果,避免不必要应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