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130例血液制品标本注入双相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每天对生长状况进行多次观察,待发现双相培养皿上有细菌生长后进行涂片染色,使用梯度离心法将培养阳性的标本使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随后使用传统方法对上述鉴定结果再次进行鉴定。结果130例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引起的52例,革兰阴性菌引起的74例,真菌引起的4例,进行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6.2%,100.0%,50.0%。进行药敏试验中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符合率大于85%。结论培养阳性标本涂片确定菌种后使用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进行药敏检测可行度较高,缩短了需要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到了较多的时间。

  • 标签: 血培养阳性标本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用直接法上机鉴定药敏和常规法鉴定药敏,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药敏符合率、发报告时间等。结果直接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的鉴定符合率分别100%、93.33%,药敏符合率分别为98.33%、96.67%,发报告时间分别为3-4d、5-6d,鉴定符合率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敏符合率、发报告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相比较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的鉴定有些难度,程序复杂,鉴定的准确率也受到影响,使用全自动培养仪鉴定药敏更为可靠、方便,但成本高,需要购买鉴定仪,这对于基层医院还是有难度。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血培养阳性标本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以便提供一些临床资料。方法将某医院的培养阳性标本的培养液适量混在专用的接种水里,然后接种在专用鉴定板上以便进行生化微管方法来鉴定细菌与药敏试验。结果某医院提供的共75例培养阳性标本通过生化微管方法和药敏试验,得到最终结果有超过93.3%的符合率。结论本文探讨的培养阳性标本鉴定细菌的方法和药敏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可靠地结果,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与此同时,这种方法在没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医院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细菌鉴定。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标本 细菌 鉴定 药敏试验 生化微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科新生儿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送检631份培养标本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均为无菌操作每次取2ml~3ml置“双相培养瓶”培养,后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及药敏测定。结果631份送检标本中,培养阳性结果134例,阳性率21.2%,革兰阳性菌127例,占94.8%,革兰阴性菌7例占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59例占培养阳性结果的44%,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59例,占4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整个葡萄球菌的3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整个葡萄球菌的52%。金葡菌及非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新诺明、头孢他啶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替考拉宁敏感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耐药率达9~30%不等。结论我科培养以革兰阳性葡萄菌为主,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耐药性较强。

  • 标签: 新生儿 血培养 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普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12425份送检培养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19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6株,革兰阴性菌289株,真菌1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占16.2%和42.6%,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10μg)等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儿培养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细菌耐药性差异较大。

  • 标签: 新生儿血培养 阳性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培养阳性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内成立品管圈,拟定活动计划,对2018年1月—8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2152瓶培养标本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并结合实验室培养鉴定情况,找到影响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知识匮乏,不重视规范的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结果在实验室成立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培养标本阳性率有所提高,实验室也将持续关注,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人血流感染中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6例老年住院患者分别进行PCT、CRP检测和血液培养,并对其分析,其中培养阳性患者106例(观察组)106例,培养阴性组(对照组)400例。结果观察组中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CT、CRP中位数为4.45ng/ml、24.28mg/ml,对照组中PCT、CRP中位数为0.48ng/ml、7.52mg/ml)。ROC曲线分析发现,PCT在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中优于CRP(PCT、CRP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534)。观察组中,PCT在培养为革兰阴性菌的水平(50.85ng/ml)明显高于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的水平(2.16ng/ml),这些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老年血流感染的培养结果阳性预测价值,强于CRP的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的关系及阳性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862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试验,对二者的关系及阳性原因进行总结。结果8862例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25例,占比为0.36%;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阳性者178例,占比为2.59%。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试验意义重大,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献血者血清问题、患者自身红细胞问题是造成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应规范配血流程,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阳性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对交叉配的影响原因并寻找出相应对策。方法对直抗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放散实验、抗体鉴定等实验。结果自身抗体导致的直抗阳性40例,建议选择Rh表型相同的洗涤红细胞输注。药物导致的直抗阳性10例,选择洗涤红细胞输注。新生儿溶血病导致的直抗阳性3例,选择检出相对应抗体的抗原阴性血液的洗涤红细胞输注。补体C3激活导致的直抗阳性10例,使用单抗IgG试剂进行交叉配实验。新近输过的患者所产生的同种抗体导致的直抗阳性5例,选择检出相对应抗体的抗原阴性血液的洗涤红细胞输注。结论患者直抗阳性的原因有多种,我们要分析清楚其原因,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输血策略,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直抗 交叉配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检测1928份需氧培养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19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阳性、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检出情况和细菌种类。结果1928例培养标本共有216例阳性阳性率为11.2%,其中革兰阴性菌143株占66.2%,革兰阳性菌69例占31.9%,真菌4株占1.85%;假阳性率为2.31%,假阴性率为2.22%。结论需养血培养结果显示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阳性检出率高,细菌检出种类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培养 血培养仪 细菌 假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检人群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HBsAg阴性而抗HBc阳性是很常见的,虽然血液检测的广泛推行及检验技术的提高已经大大降低了血源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但有时很难判断此类人群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本研究是从我院体检人群中选择乙肝两对半中HBsAg阴性而抗HBc阳性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HBVDNA来了解隐匿性乙肝的检出情况。方法从近3年来到我院体检的人群中选出2549名HBsAg阴性而抗HBc阳性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标本利用PCR的方法进行血HBVDNA的检测,并将其检测值降低至50拷贝/ml。结果在这2549份标本中,1352份为HBcAb、HBsAb及HBeAb三抗体阳性,673份为HBcAb、HBeAb两抗体阳性,457份为HBsAb、HBeAb两抗体阳性,67份为单纯HBcAb阳性。在这些标本中有7.45%(190份)可检测出血HBVDNA。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中HBsAg阳性而抗HBc阳性的人群很大可能为隐匿性乙肝患者,我们除在输血、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领域中需重视此类患者,在体检人群中也应受到重视,并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进一步的检查及随访,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 标签: HBsAg阴性 HBcAb阳性 隐匿性乙肝 体检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本院胆道疾病患者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得出结论本地区胆道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多重耐药菌易见,不能靠经验用药,须依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汁细菌培养 结果分析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分析研究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结果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阳性5例,假阳性率8.33%。其中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培养基因素、标本因素及鉴定因素等。结论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阳性的因素众多,只有提高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质量控制,才能降低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阳性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液体培养 假阳性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交叉配次侧阳性而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样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在交叉配血中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患者DAT阴性的3组样本,进行血型复检,对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并测定其效价。结果3份献血者样本1例检出抗-E抗体,2例检出抗-M抗体。结论对献血员血液最好加做抗体筛查实验。

  • 标签: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抗-E抗体 抗-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培养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培养的送检情况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25份培养标本检出300株,阳性率6.2%,其中革兰阴性菌61.9%,革兰阳性菌31.8%。结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我院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培养阳性报警后,立即采集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挑取纯培养菌落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株细菌中,主要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ECO);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SAU和CN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1.4%~85.7%之间,CN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ECO对哌拉西林、头孢噻亏、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77.8%。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密切关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分布1 耐药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培养的质量及其结果的准确度都会对血流感染及时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其中培养的污染问题值得提高警惕。在培养中,一旦出现了污染问题,那么对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培养污染率的降低进行了研究,提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血方法执行,以此实现培养的最优化。

  • 标签: 采血标准 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2015、2016年度培养标本的实验室数据,了解本院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的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共有916例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54例,其中污染菌47例,致病菌7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39例(83.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8.5%)、大肠埃希菌3例(6.3%)、棒状杆菌1例(2.1%);而2016年共有983例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34例,其中污染菌28例,致病菌6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22例(78.6%)、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4.3%)、大肠埃希菌2例(7.1%)。结论2015年度本院培养污染率为5.13%,而2016年度本院培养污染率为2.84%,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血培养 污染率 表皮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