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西安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执行手卫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手卫生质量的提高。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西安市部分专科门诊、综合医院、职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共116家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668名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比较。结果专科门诊、综合医院、职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67.69%(44/65)、87.50%(210/240)、71.92%(187/260)、86.41%(89/103),不同类型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6,P〈0.01)。不同科室中,手术室、产房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8.37%、96.15%,其次是儿科(84.48%)、内科(75.90%)、外科(69.54%)、妇产科(68.97%)、口腔科(53.97oA)。结论不同医院和科室临床护理人员执行手卫生效果参差不齐,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人群、伤害性质以及伤害发生部位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针对性地降低大学生伤害发生率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 1086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基本现状。结果:西安市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 10.32%,低于综合性大学伤害发生率。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飞度上子女,家庭收入低的学生高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伤害性质以扭拉伤、擦伤和切割抓咬伤为主,占 82.65%。伤害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占 35.87%。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低于综合院校大学生,但依然较高,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伤害发生进行科学教育和防范,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人群、伤害性质以及伤害发生部位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针对性地降低大学生伤害发生率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1086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基本现状。结果西安市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32%,低于综合性大学伤害发生率。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飞度上子女,家庭收入低的学生高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伤害性质以扭拉伤、擦伤和切割抓咬伤为主,占82.65%。伤害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5.87%。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低于综合院校大学生,但依然较高,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伤害发生进行科学教育和防范,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企业在岗女职工妇女病的患病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方法对2013年西安市某企业在职女职工6700人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6700名参加体检的女职工妇女病患病率为54.03%,前5位依次为宫颈炎(40.08%)、乳腺增生(39.73)%、子宫肌瘤(13.67%)、子宫(附件)囊肿(10.41%)和阴道炎(8.96%),且乳腺增生和宫颈疾病在40~49岁组患病率较高。结论应当重视女职工的生殖健康,加强妇女保健服务,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工作,40~49岁是该企业女职工常见妇女病的高发年龄段,今后应将日常保健、防护重点放在此年龄段职工,从而降低妇女病患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1.了解西安市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2.探索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的相关因素,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西安市四所医院门诊进行查体或诊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总体较差,216例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者59人,仅占27.3%。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主要表现在64.8%的患者有忘记服药的经历;57.9%的患者有时不注意服药,53.7%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时曾停药,39.8%的患者自觉症状更坏时曾停药。结论1.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总体较差;2.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病情分级及合并临床并发症均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学院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掌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差异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 769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采用 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状况及差异性。结果:西安市医学院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得分较高的前三项依次为不合理的饮食、饮酒和不合理的减肥。具体表现在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大一和大四学生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学习成绩越差,得分越高。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家庭收入越高,得分越高。结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较普遍,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以及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安市空气城区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某综合医院逐日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仅发现 NO2与呼吸内科门诊量存在关联。大气污染物 NO2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增加 1.13%,总门诊量及分年龄、分性别、分疾病门诊量均与 NO2浓度存在统计学关联。不同性别、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略有不同。效应值男性高于女性、≥ 65岁人群高于 <65岁人群。结论:空气污染物中仅 NO2对社区人群的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系统疾病存在广泛的急性效应,且男性较女性敏感、≥ 65岁人群较 <65岁人群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离退休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分布特征,为有效防治老年全体常见疾病、提高老年群体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4个社区238名离退休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常见疾病分布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238名离退休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疾病前5种依次是高血压(39.50%)、心脏病(29.83%)、骨质疏松(15.12%)、良性肿瘤(13.91%)和糖尿病(13.87%)。结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常见病以慢性疾病为主,在推行我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同时,需要正确引导人们加强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西安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以呕吐或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样本730例,利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RV抗原检测。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73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其中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39.73%(290/730);RV检测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13~24月龄RV阳性率最高,达61.36%;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4月和10~12月;腹泻症状、腹泻天数、便检脂肪球和粪便性状与RV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多持续3~4d,以稀水样便为主,粪便中大多具有脂肪球。结论RV是西安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2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全年均有发病,以秋冬季节居多。RV感染后大多出现腹泻,粪便呈稀水样,粪便可检出脂肪球,应结合RV流行特征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陕西省西安市恶性肿瘤分布情况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提高恶性肿瘤预防的针对性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安市社区选取患恶性肿瘤并进行过手术治疗的782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8.5%,其次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分别为20.2%、16.5%。恶性肿瘤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多为康复训练,占42.5%,其次为营养指导,占26.2%,排在第三的为健康教育,为10.9%。结论加大消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以及营养指导业务服务能力,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首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传染病医院2005-2013年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43例HIV/AIDS患者首诊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结果HIV/AIDS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1,中位数年龄为36岁,20~49岁组占82.94%,就诊人数逐年增加。感染途径中同性传播(63.31%)、异性传播(21.64%)多见。临床分期中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61.87%、18.42%、9.33%和10.38%。结论西安市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大多数为临床I期患者。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西安市区一般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为西安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64名年龄20-80岁的健康西安城市人群。男女两组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各分为6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HolgicQDR-2000)测量骨密度,参考WHO骨质疏松症的标准计算出西安市区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结果西安市区一般男女两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并且在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西安市区一般人群进入老年后骨密度开始逐年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增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运用阶段性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本试验收集2021.5至2022.4期间我院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按照盲选法分成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试验组(35例,采用阶段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早产儿喂养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中,运用阶段性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其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证日常喂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