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医附院)自1999年开展人才测评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已形成一套操作性及实用性强、独具特色的“立体”人才测评体系。笔者以青医附院科主任测评为例,介绍现代人才测评在该院开展的情况、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益气法在中医脑病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法和补肾益气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药物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1)统计学结果表明,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学习记忆能力,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2)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中药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均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补肾益气法作用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磁影像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58例,结节型肝癌14例,小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4例;核磁共振成像检出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平扫T1WI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内坏死处更低信号,出血部位则为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坏死灶呈现较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组织明显强化,坏死部位则无明显强化。结论临床上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体现出的显著价值与可行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和诊断效率,有助于病人接受到早期治疗。
简介:目的为面中份骨折临床整复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方法利用三维螺旋CT扫描为手术提供最佳进路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最佳的手术切口整复面中份骨折畸形而不遗留明显手术瘢痕,以及明视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复位顺序为:利用下颌骨的完整性,重建上下颌正常咬合关系,然后再复位颧骨、颧弓,并将其固定于颅骨,最后将颧骨和上颌骨自然合拢,在颧牙槽嵴及犁状孔处固定,再进行鼻眶筛区骨折的复位固定,而后进行软组织(眼球复位和内眦韧带固定)修复。采用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HIF)术固定。结果手术后面形改善,张口度增加,咬合功能明显恢复。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病例,额肌麻木、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半年后均恢复,2例钛板异物反应Ⅱ期取出后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手术切口感染。结论采用该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研脾胃虚寒证胃痛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剖析中药参附黄蒲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纳选患者的时间限定在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将入选的9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随机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治疗,n=45)及观察组(中药参附黄蒲汤,n=45)内,观察对比各种干预后的各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脘痛(1.02±0.23)分,嗳气(0.86±0.54)分,纳差(1.15±0.45)分,胀满(0.66±0.45)分与对照组的(2.28±0.45)分,(2.26±0.22)分,(2.27±0.34)分及(2.19±0.18)分相比,数据具体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取得的临床疗效95.56%,对照组为80.00%,组间输入SPSS23.0检验可见p<0.05。结论:为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应用中药参附黄蒲汤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临床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使用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41例使用四妙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尿酸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观察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减四妙散治疗痛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少,能明显降低血尿酸值,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