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SE疼痛管理模式在运动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ESE疼痛管理,对比2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ESE疼痛管理模式在运动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疼痛感明显下降,且机体能力逐渐恢复,更好地提升了生活质量。患者对于该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在运动医学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通过采取确定问题、分组与任务分配、自主学习与资料收集、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汇报与展示、评价与反馈等步骤,讨论PBL教学法在培养运动医学规培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建立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阐述PBL教学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践,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PBL教学法在运动医学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无疑为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强调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于运动医学规培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医学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1期间在我院运动医学骨科实习的30名医生学,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在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比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运动医学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并可提高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针灸推拿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协同效应。通过对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康复需求进行分析,阐述针灸推拿和现代康复医学技术各自的作用原理,详细研究两者结合在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机制,并结合临床案例与相关研究数据加以论证,为运动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更优化的综合方案。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BOPPPS教学联合翻转课堂在运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三峡大学护理学院2022级的2个班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了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步骤并结合翻转课堂,课程结束后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考试成绩、课程教学满意度评价相比较。结果 试验组本科护生运动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课程教学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 BOPPPS教学联合翻转课堂教学以“参与式学习”作为核心,通过运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的应用,可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生学习效果;有助于激发护生内驱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明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诊抢救之中,使用心肺复苏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2例,依照平均分配人数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1例患者急诊抢救采取人工心肺复苏,研究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抢救,最终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总体有效率、用时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抢救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38.71%,显著高于参照组为16.13%;研究组心肺复苏用时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有明显的缩短,且对患者相关指标对比优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损伤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康复运动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研究设置时将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60名我院中确诊为运动损伤进入急诊科内的急性运动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表格中自带的随机函数,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组内各设置3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将康复运动护理模式应用其中,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当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且实验组内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护理模式,能够有助于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控制,将其应用于运动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