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单胎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4月我院经阴道试产的脐带绕颈病例 162例为实验组,剖宫产妇 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析绕颈周数与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差异不显著( P>0.05),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与绕颈周数呈正相关 。结论 单抬头位脐带绕颈孕妇如无其他产科并发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监护,但是对三周及以上的脐带绕颈的产妇为防止意外应对剖宫产指证进行放宽。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单胎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0 年 4 月我院经阴道试产的脐带绕颈病例 162 例为实验组,剖宫产妇 90 例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析绕颈周数与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差异不显著 (P>0.05),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与绕颈周数呈正相关。结论 单抬头位脐带绕颈孕妇如无其他产科并发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监 护,但是对三周及以上的脐带绕颈的产妇为防止意外应对剖宫产指证进行放宽。 关键词 单胎头位;脐带绕颈;阴道分娩;可行性 孕妇体内如果脐带缠绕到胎儿颈部,在分娩过程中会难以正常分娩胎儿,胎儿在宫内得 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导致刚出生的婴儿窒息率高[1]。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的升高也与 脐带绕颈有关,脐带绕颈使胎儿及新生儿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及新生儿 的成长[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十分之九的脐带绕颈产妇可以通过先进的超声技术 诊断出来,降低脐带绕颈的剖宫产率是目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3]。因此本文对单胎头位 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资料与方法 . . 一般资料
简介:[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通过生化和内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近年来,针刺法胃肠作用机制调节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检索近5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整理总结其研究成果,以探讨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结果表明,针刺可调节大鼠脑肠肽的分泌,引起脑边缘系统的协同反应,调节血清分子代谢物和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表达。认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是多通道的,调节脑肠轴功能活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还证实,针刺法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消化和吸收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刺结合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隔药灸脐法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12我院针灸科就诊的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隔药灸脐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SSA及M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以及对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SSA及MBI在治疗四周后均有明显改善。总体情况来看,研究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研究数据表明,利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明显,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采取ELISA法检测对诊断准确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9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为入组样本,通过TPPA、TRUST、ELISA检测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结果:经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表明TPPA、TRUST和ELISA方法中,ELISA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度的测定效果是三种方法中最佳(详见表2和表3),分别达到了85.71%、95.65%、93.3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ELISA法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失眠患者采用中医针刺方式治疗的措施及其价值,以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68例不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就诊后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中医针刺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及抑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方式治疗失眠症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且针刺治疗方式安全可靠,无毒副反应,不产生耐药性,能够在损伤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深入了解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及规律。方法:从扬州洪泉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间的患者中,随机收集了1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CT资料(直径≤3 cm,高密度影像)。通过三维重建,分析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将其与其他相关研究的舌段动脉构成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患者中,34例出现纵隔型舌段动脉(mediastinal lingual artery,MLA),占总例数的28.4%。其中,纵隔/叶间混合型为26例,单纯纵隔型为8例,纵隔/叶间混合型血管中92.3%(12/1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58例,占总例数的48.3%,其余为2支型,其中A4、A5为2支型最多,共22例,占2支型总数的78.6%(11/14)。单支型为93.1%(27/29),其中27例位于A6远心端,4例发自A6近心端,6例发自基底动脉。叶间2支型为50.0%(1/2),均位于A6远端。结论: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对左上肺舌段动脉进行了深入的解剖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小结节患者中,纵隔型舌段动脉(MLA)的发生率为28.4%。纵隔/叶间混合型为主要类型,其中92.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最常见的2支型,而单支型主要位于A6远心端。这些发现为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肺部手术和介入治疗等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热牙胶垂直加压法与iRootSP冷侧压法对C型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共80个C型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两组(n=40)。组1用AHplus加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组2用iRootSP加冷牙胶侧压法充填,观察术后充填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充填效果,组1恰填、超填、欠填分别为36例、3例和1例,组2分别为34例、2例和4例;组1术后疼痛3例,组2有2例(P>0.05);3个月复查组1显效35例,有效率97.5%,组2显效34例,有效率9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76例疗效明显,成功率为97.4%。结论热牙胶法与iRootSP冷侧压法均对C型根管有良好的充填效果,但iRootSP临床操作简便,能避免热源刺激,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治策略、预防方法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54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对于头位难产的具体原因进行统计,并记录其分娩方式。结果:54例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依次为胎头位置异常(74.07%)、宫缩乏力(14.81)、产道异常(7.41%)、不明原因(3.70%),且分娩方式主要为自然分娩(68.52%),其次为剖宫产(31.48%);5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中出现胎头位置异常者共计40例,其中包含持续枕横位24例(60.00%),持续枕后位13例(32.50%),高直位、前不均称位、面位各1例(2.50%)。结论: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较多,如胎头位置异常、产道异常、宫缩乏力,通过妥善处理产程有利于预防头位难产,在分娩期间需加强动态化观察以及准确分析评估并选择最优的分娩方式,通过及时纠正胎头位置有利于预防产妇发生头位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