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水剂及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入住我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脱水剂及外科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GCS评分情况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1)治疗前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数分别为8、16及6例,治疗后分别为14、12及4例,本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PT、TT及APTT分别为(10.29±1.22)s、(19.02±3.86)s及(34.04±6.72)s,显著大于治疗后分别为(8.16±0.87)s、(13.87±2.25)s及(28.01±5.24)s(P<0.05)。结论脱水剂及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具有积极的影响,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6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静吸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变化:41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反射存在,拔除气管导管;13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无咳嗽反射带管回病房;2例术毕自主呼吸未恢复送ICU接呼吸机。循环变化:几乎所有病例,全麻诱导后血压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撬开颅骨或打开硬脑膜后35例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补液、输血后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死亡。结论静吸麻醉适用于所有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对维持颅内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血肿护理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2 月-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例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随机纳入 A 组(n=48)、B 组(n=48)。A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B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局部按揉,对比患儿总有效率、血肿吸收时间。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87.50%,B 组为 97.9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 组血肿吸收时间为(4.3±0.6)d,A 组为(8.7±1.6)d,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中,常规药物外敷联合局部按揉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血 肿吸收时间,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中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剖宫产手术产妇中选取研究对象8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术中采取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临床麻醉指标、新生儿出生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在两组中更短,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在两组中更长,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牵拉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能快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明确其实际效果及对产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择50例产妇,其转入本院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的范围内。根据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将其合理分成两组,即正常组(正常分娩)与无痛组(无痛分娩),每组包括的产妇数量是25例。正常组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镇痛处理措施,无痛组在分娩中接受硬膜外麻醉。在研究结束前,收集两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判断数据间是否存在差别,进而明确该项麻醉方式的实际效果。结果 在实施不同麻醉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将出现较大的差别。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降低产妇疼痛程度与防止其出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项麻醉方式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科学利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的剖腹产率、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89.42%。两组产妇的总满意率比较,χ2=6.646,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可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分娩时间,从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母婴结局。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的剖腹产率、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89.42%。两组产妇的总满意率比较,χ2=6.646,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可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分娩时间,从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母婴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应用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和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至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50例,未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观察组(50例,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查阅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部位、腰椎功能(ODI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起始后凸角、基线高度丢失、椎体内真空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基线高度丢失率、椎体内真空征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始后凸角相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骨折、基线高度丢失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OR=5.964、2.531,95%CI=4.258-6.987、1.687-3.582。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与胸腰椎骨折、骨折部位基线高度丢失严重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