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骨科创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伤口感染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伤口未感染率为100.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伤口未感染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家庭满意度评分以及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科患者,给予疼痛管理可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患者依从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环境下针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医院选取78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接受深入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护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护理组在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环境下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专业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创伤治疗中使用微创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骨科创伤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是,术后1期愈合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VAS疼痛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1期愈合的患者比率超过95%,对照组1期愈合患者比率不足80%,观察组1期愈合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在创伤骨科中,多数创伤患者术后会出现局部持续疼痛情况,患者会因疼痛而导致生命体征出现轻微波动。术后的疼痛是一种身体知觉方面的保护机制,一些创伤骨科术后的患者会因剧烈的疼痛而表现出面色苍白,脉搏明显加快的状态。且在实际治疗中,患者可能会应术后剧烈的疼痛,心理或生理上出现明显的焦虑以及新陈代谢功能下降的情况。患者身体或心理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时,在心理方面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因疼痛的影响而导致后续治疗或恢复进展缓慢。笔者对多个临床研究资料进行仔细查阅后可以发现,患者术后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下,生命体征也会随之变化。本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最新研究报告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 目的:骨科创伤感染实施VSD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选择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引流治疗,实验组给予VSD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6.67%,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给予VSD治疗,治疗效果比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好,创面愈合快,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3.51±5.20)、术中出血量(101.32±5.20)、手术切口(2.36±0.53)及住院时间(5.31±1.23)明显比对照组(91.31±5.40)、(110.23±5.30)、(6.57±0.74)、(7.27±1.21)低,(P <0.05)。结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住院周期,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创伤骨科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创伤骨科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中包含7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的70例患者为微创技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手术各项指标较常规治疗更好,临床总疗效更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恢复速度更快,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