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正在发生改变,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也在逐渐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目前就读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逐年增多,为保证这些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亟待进行。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探究如何改善中职生理学教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临床医学观察对比法,对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资料库中的594例肿瘤患者患者资料库进行检索,从中遴选出62例作为实验患者,依照治疗环节用药差异,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小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26/31),有统计学意义(X2=8.000,P=0.004,P<0.05)。结论:五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考虑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和抗侵袭相关,可作为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究将预见性保健应用于新生儿保健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性。 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 月 ,对该时段内 96 例新生儿进行个体分析后,在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录入研究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 单组样本量随机均分纳入 48 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保健模式 , 实验组新生儿则选择基于婴幼儿发育和行为上的预见性 保健 指导。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保健后 9 个月的的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以及活动发育指数。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保健完成 9 个月后,实验组新生儿的各项发育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儿童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保健活动应用时,可以选择基于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这种保健方式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状况更为良好,对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来说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三维 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收治 18例血管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三维 CT重建检查与手术治疗,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或介入术中造影验证 CT检查正确性,观察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维 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介入术中造影诊断相同。其中静脉畸形患儿 8例,动(静)脉畸形 5例,血管瘤 5例;患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三维 CT重建能够将血管瘤以及血管畸形的结构更加正确、清楚的显示出来,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浙江省长兴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2年长兴县重点监测点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共收集4514例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10月(62.89%,2839/4514),26-35岁组发病最高(26.03%,1175/4514),职业以农民最多(35.95%,1623/4514),可疑暴露食物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49%,880/4514)和肉与肉制品(18.81%,849/4514),可疑的加工及包装方式主要是餐饮服务业(42.16%,1903/4514)。监测病原体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12.70%(387/3048),各种病原体之间检出率有差异( =682.48,P<0.05)。结论 浙江省长兴县食源性疾病发病以夏季最多,高发人群为青壮年,职业以农民最多,可疑暴露食品以水产动物和肉类食品为主,应进一步针对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主要致病病原体做好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