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意义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HIE患儿80例,在住院24h内进行VEEG检查。异常者于14d、42d、3个月、6个月时复查,并随访1年,通过采集到的脑电及图像信号进行回放分析,并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80例确诊的新生HIE中,轻度HIE、中度HIE、重度HIE组VEEG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8.8%、21.2%、20.0%;HIE重度组脑电图异常率为100%,中度组为88.5%,轻度组为65.7%(P〈0.05);且HIE重度组发生重度脑电图异常率68.8%(11/16例),中度组15.4%(4/26例),轻度组2.6%(1/38例)(P〈0.01);VEEG对HIE诊断阳性率80%高于MRI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80例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死亡2例,脑电图多表现持续重度异常。结论:对HIE患儿在住院24h内早期进行VEEG检查,有助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脑电图异常程度与HIE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基本成正相关,对脑电图持续重度异常的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机会非常高,应鼓励尽早在42d内进行有效治疗,在3个月内尽早干预、进行康复治疗。

  • 标签: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脑电图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新生的听力和脑干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采用日本产的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检测225例高危新生。结果:异常率为52.5%。主要表现在Ⅰ、Ⅲ、V波峰潜伏期及Ⅲ-V峰间期的延长及反应阈的提高。结论:高危新生可有听力和中脑下部的损害,听性脑干反应有早期了解听通道功能活动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诱发电位仪
  • 简介:BAEP是一门新兴的临床电生理技术,而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往无特殊的检测手段,近年来有CT、MRI检查,而BAEP对新生检测既无损伤又方便且可重复进行。自1994年起,我们对3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进行BAEP检测,其中Ⅰ~Ⅴ波峰间期异常率达24例,63%;而Ⅰ~Ⅲ波改变12例,达31.6%,左侧波形缺失2例,5.3%。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诊断价值 浙江省嘉兴市 波峰间期 神经发生源 检测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态脑电监测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HIE新生与20例正常分娩新生进行BAEP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22例HIE新生中BAEP异常16例,异常率73%,经治疗后复查,仍有3例仍然异常。结论:对HIE新生进行BAEP检测,可了解患儿的外周听神经和脑干功能活动的变化,对于指导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也是评定患儿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正>通过心导管术采用接触电极引导MAP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可造成对受试者的微电击,发生心室纤颤等严重后果。本文叙述了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三种不同规格放大器通过接触电极对地产生漏泄电流以及对实验动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

  • 标签: 漏电流 心导管术 微电击 受试者 漏泄电流 接触电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异常31例(79.5%)。结论:BAEP异常率较EEG异常率高,说明BAEP对脑瘫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性瘫痪
  • 简介:血栓栓塞是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动脉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是造成远端微小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深静脉形成及脱落血栓是造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明确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围术期特别是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微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现将血液高粘滞状态术后早期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术后 高粘滞血症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经MRI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同时进行BAEP检查。结果:30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3例患者临床上已有病理征,MRI未发现梗死灶,BAEP已有异常表现。结论:病变早期脑干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时,BAEP就可有异常表现,因此BAEP是一个早期诊断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脑干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可以与MRI在定性定位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一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乳腺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图在脊髓灰质炎麻痹早期的应用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麻痹早期(平均4.2天)行神经及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MNCV、SNCV、Hr、Fw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联合检测,复查时间为发病后平均5.8周.结果:早期的肌电图改变同文献;SCV均正常;Hr、Fw分别46.15%和38.46%的异常,为出波率的减少;MCV出现65.38%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缺失;股神经100%异常亦为波幅降低或缺失,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复查结果均支持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改变.结论:神经电图配合肌电图检查可在早期为诊断脊髓灰质炎提供依据,股神经运动潜伏期检测在脊髓灰质炎疾病诊断中具有特异性.

  • 标签: 神经电图 检查 脊髓灰质炎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oz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分别在糖尿病第1、3、7天测定肾脏肥大指数,并以RT-PCR技术检测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病早期血糖显著升高,肾脏肥大,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袁达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的一个因素.

  • 标签: K^+-ATP酶 Na^+ 糖尿病 亚单位 皮质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Ⅱ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