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新生娩出后早期皮肤接触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开展更好的母婴服务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临床顾问、BMJ、美国指南网(NGC)、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指南网(SIGN)、英国国家健康学会(NICE)、JBI、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HO专业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新生娩出后早期皮肤接触的所有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2名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从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对于新生娩出后皮肤早接触的证据大多聚焦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新生及母亲的益处,WHO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分娩后应即刻皮肤接触,至少接触90 min。本文从生后30 s内、生后30 s~3 min、生后90 min内3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结论临床中,助产士应针对新生娩出后的健康情况,根据相关证据实施新生接触管理方案。

  • 标签: 婴儿,新生 母婴 早期皮肤与皮肤接触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新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新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新生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新生出生时、出生后1、2、4小时时体温、婴儿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值,出生后1、2、4小时观察组新生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首次成功母乳喂养成功率为48.78%;观察组新生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婴儿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与母亲早期皮肤接触可明显促进新生出生后的体温回升,为婴儿提供最佳母乳喂养时机,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母婴皮肤接触 早期 母乳喂养成功率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用于新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5.31期间足月新生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均分为2组,40例/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比较2组新生体温变化情况、持续啼哭时间、啼哭次数、觅食反射时间、初次母乳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生1/2/4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体温变化 初次母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婴儿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哭闹频率、哭闹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吸吮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出生时体温(34.21±0.12)与常规组(34.19±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2小时体温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出生后1 h体温为(35.18±0.31)度,2 h体温为(35.19±0.26)度;实验组新生出生1 h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2 h体温为(36.51±0.29)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能有效维持新生体温,减少新生哭闹频率,缩短新生哭闹持续时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照护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目拟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为出发点,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间出生的120例足月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产程护理外,再加上产妇与新生早期皮肤接触,对两组新生的体温,啼哭的次数和时间,开始哺乳时间,吮吸时间等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出生时及出生后1、2、4小时的体温变化,得出对照组的体温均比实验组要高。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的哭闹频率较低,哭闹时长较短,吸吮时间较长,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作者:   覃悠杨  向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06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4期
  • 机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新生儿科  443000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生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给新生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新生从母体娩出后会发生体温下降情况,可能原因是新生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改变。

  • 标签: 早期母婴 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出生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出生1小时内以及第5~6小时啼哭的次数以及时间;同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新生1小时内、5~6小时内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的安全感,有效的降低新生的啼哭次数以及时间,产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婴 早期皮肤接触 新生儿 行为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00例足月新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成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生后1h、2h以及4h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开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选取60例新生作为研究依据,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30例新生为参照组,实施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的新生为研究组,而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比对分析。结果:干预过后,研究组所获效果更具优异性,新生在体温变化情况、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情况方面均显优参照组,实验价值突显。结论:在新生护理中,融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策略,对于新生体温、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母乳喂养效果影响意义重大,值得肯定与采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研究新生早期皮肤接触对母婴护理结果的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从我院收入中抽取足月新生200名,按护理方式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0例组。是的。以常规产科护理为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妇科喂养的基础上,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在不同时间点开始母乳喂养和哺乳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出生时体温(35.42±0.23)摄氏度与常规组新生出生时体温(35.33±0.43摄氏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新生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23±0.41)摄氏度,出生后2小时体温为(36.34±0.15)摄氏度,常规组新生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5.32±0.29)摄氏度,新生2 h体温(35.32-0.17)℃,对照组1 h、2 h的温度明显升高(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哺乳影响 体温 母乳喂养 哭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对新生护理的正面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82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袋鼠式护理(护理方案A),视为观察组,其余41例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案B),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夜间睡眠(10.85±0.72)h,夜醒(2.48±0.61)次,腹胀2例,喂养困难1例,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新生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护理中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新生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常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常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其出生后6小时啼哭的次数,啼哭的时间,出生后1小时、1.5小时以及2小时的低体温率均低于甲组新生,乙组新生出现密室反应比甲组新生更早,乙组新生初次母乳喂养的时间比甲组新生更长。且两组新生最终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可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在对新生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方式,对于新生各方面护理效果的提升和改善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护理效果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新生来说,观察组新生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的持续时间均相对更少。结论:对于新生来说,在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新生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护理效果整体较好。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接触新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间出生的100例新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新生出生后立即进行早期母婴接触,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的生理指标、母乳喂养情况及母婴亲密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在出生后的生理指标稳定性、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母婴亲密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婴接触新生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新生的生理稳定、母乳喂养的成功及母婴关系的建立。

  • 标签: 新生儿 临床护理 早期母婴接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新生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样本共计纳入80例,均来自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依据新生出生先后顺序将其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及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观察组),过程中对实验涉及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后以统计学系统辅助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新生4小时体温变化数据显优,母乳喂养初始时间较短、持续时间更长;啼哭次数较少、持续时间缩短;母乳喂养成功率更佳,组间对比P值显示﹤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母乳喂养初始时间,提高持续时间,并有效保障新生体温水平,同时促进了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整体医疗价值更加,适合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

  • 标签: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效果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20例新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啼哭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新生吸吮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护理中施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能减少新生啼哭次数,缩短母乳喂养开始和新生吸吮持续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 56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分娩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新生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新生分为观察组,两组新生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新生不同时间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新生在 T0时间段体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新生在 T1、 T2、 T3时间段上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在 T1、 T2、 T3时间段上体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护理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的保持新生正常体温,促进新生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新生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