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组培训低年资护士,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ICU护士进行分组培训,通过理论、操作考试、医院核心制度评分、护士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分组培训护士满意度提高,操作和理论考试的完成率提高,但是因各组组长培训力度存在差异,在随机抽考中各组组员掌握程度有差异。

  • 标签: 分组培训 抽考 组长 组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流程改造,采用分组标识配置,修改PIVAS系统程序,完善排药和冲配模式;结果平均排药时间减少3.75秒/袋,平均冲配时间减少12秒/袋;结论分组标识配置,优化流程,可明显提高排药和冲配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分组标识 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分组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应用的讨论与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将20例患者分为5组,每组安排4名普通护士护理,不设单一特定性分组护理服务;观察组护士分组不变,透析全程给予患者特定的护理人员进行单一特定性分组护理服务。观察指标为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低血压和内瘘刺穿点渗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低血压4例,内瘘刺穿点渗血2例;观察照组低血压3例,内瘘刺穿点渗血1例。结论不同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患者的治疗中差异较大,单一特定性分组护理能有效降低血液净化的风险。

  • 标签: 分组护理 血液净化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1-2013.1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0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干眼症 双氯芬酸钠 人工泪液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DRGs改变了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高速增长效果显著,将其指标用于医院等级评审也有相当的实用性,但它是事后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却是从病人入院就开始按照专家团队拟定的医治方案进行,可以保证病人的有效治疗,存在的问题是医院缺少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最终结果缺少评价与约束。本文建议提升DRGs与临床路径协同作用,推动医疗改革向纵深发展。

  • 标签: 诊断相关分组(DRGs) 临床路径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我院就诊的92例手术患者资料,根据两种护理模式分组,参照组为心理护理,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应激反应变化、手术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各项指标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项指数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状态各项指数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内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血压、心率,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且满意度较高,效果显著,临床可拓展运用。

  • 标签: 护理模式 手术室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分组分层的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中不同医护人员的相关能力以及喜好等等情况对此进行不同种类的小组分类。医护人员在规定的小组中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任务。结果针对不同医护人员的相关能力进行了分组之后在后续的重症护理工作中工作效果深受患者的好评,纠纷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也大大的降低。可以说用分组分层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时还能较好的完成工作目标,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和谐共存。结论对于重症疾病的护理应用分组分层管理是现今以及未来最重要的管理模式。

  • 标签: 分组分层管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对提高护生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9月实习的30名大专护生作为实验组,采用护生分组组织型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以2010年7月至9月实习的30名大专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教师组织型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教学查房后护生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成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生分组组织型护理教学查房能提高实习护生的教学效果,有利于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教学 查房方式 护生分组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组合作护理工作模式在120急救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和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科120急救科出诊情况,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合作护理工作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观察对比两组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及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家属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120急救科中应用分组合作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还可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可在120急救科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组合作护理工作模式 急救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患者利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4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7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有3例,发生率为4.29%,1例为手术物品准备不齐全,1例为高危药物发生外渗情况,余下1例为安全核查执行漏项情况,而对照组经过护理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有19例,发生率为27.14%,7例为手术物品准备不齐全,5例为高危药物发生外渗情况,余下7例为安全核查执行漏项情况,组间差异十分明显,我们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68/70),十分满意患者有38例,比较满意患者有30例,不满意患者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1.43%(57/70),十分满意患者有26例,比较满意患者有31例,不满意患者有13例,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其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分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得到极大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分组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12位在职手术室护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人。观察组不予以特殊处理,实验组采用责任分组管理模式。两周之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自我感觉、两组工作满意度、两组人员实践技能平均分、护理人员对手术过程的熟练度进行统计计算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考察指标均优于观察组。结论责任分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责任分组管理 满意度 实践技能评分 熟练度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对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应用临床价值。方法以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实情为依据,将我科护理人员分层五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开展,分析实施效果。结果分组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我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2.3±3.6)分,与实施前的(82.7±5.3)分比对明显较高,且实施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分组分层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神经内外科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分组式责任制排班与弹性排班对护理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调整传统排班方式,采用弹性排班与分组式排班,比较传统排班方法下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配置及护理服务效能的影响。结果每月调查的护理质量项目反映出新排班优于传统排班。护理服务效能在改革后呈上升趋势,新排班提高了护士积极性,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责任制排班 弹性排班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病例分组讨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案例、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病例分组讨论的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妇产科学各知识点,起到很好的效果。

  • 标签: 病例分组讨论 教学方法 妇产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护士专业分组对神经外科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10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其设置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对其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前后对比。结果专业分组后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遵医性大小分别是2.00%(20/1000)、3.00%(30/1000)以及95.00%(950/1000),和专业分组前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遵医性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时,采用手术室护士专业分组方式加以指导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神经外科护理服务质量,延长手术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手术器材的使用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专业分组 神经外科手术 质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1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IDH情况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2.23%IDH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3.26%,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分组管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与专业分组相结合在ICU新入科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到2015年期间的综合ICU新护士30人,设定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与专业分组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而对照组采取普通培训模式。结果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以及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PBL教学法与专业分组相结合在ICU新入科护士临床培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PBL教学法与专业分组相结合 ICU新入科护士 临床培训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 标签: CYP2C19基因 冠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 简介:摘要疾病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和疾控工作的良好进行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其质量,同时做好相应的控制管理工作。本次我们针对疾病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控制管理措施,并做出综述。

  • 标签: 疾病控制机构 微生物检验 质量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发现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实施之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感染控制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