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 调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部分出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计病例1000份。其中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未实施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的500份病例分入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正式实行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管理的500份病例分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病案差错情况、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正确入组率、病案及时归档率。结果 观察组病案首页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错误、诊疗经过信息错误、签名错误、检测化验信息错误等,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DRGs正确入组率、病案及时归档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开展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对维护病案首页质量有较大效果,可提升DRGs正确入组率、病案及时归档,对电子病历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案首页填写对DRGs分组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抽选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的出院病例300份作为研究对象,检查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评估病案首页填写错漏情况,分析其对DRGs分组的影响。结果:抽取的300例病例中,住院病案首页填写错漏的有121例,占40.33%,错漏情况主要包括主要诊断选择错误、主要诊断并发症或合并症选择错误、次要诊断漏填、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错误或漏填、重要病理结果漏填、入院病情选择错误、血型填写错误、患者离院方式选择错误等;其中主要诊断、并发症及合并症、主要手术及操作、病理诊断等对DRGS入组影响最大。线性相关系数分析DRGs入组率与病案首页合格率显示,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DRGs入组率与病案首页填写合格率呈正相关,加强病案首页填写质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DRGs入组率。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编码质量,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未入组病案编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共100份未入组病案编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析原因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临床知识欠缺占总数
简介:【摘要】目的:对PBL带教模式(问题式学习)应用于中医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论述。方法:本研究中,把在我院中医科实习的54名临床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当成了研究对象。首先,对54名学生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之后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27名学生。其中,对照组内的27名学生采用的是传统带教模式,而实验组内的27名学生采用的是传统带教模式,而实验组内的27名学生则采用的是PBL带教模式。最后对两组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实验组内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内学生,而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实验组内学生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于学生的满意度也都要高于对照组。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PBL带教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应当做好这一带教模式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开展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予以干预,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予以干预。采用护理质量评定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质量水平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其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 48 例患者是对照组,另外 48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护理满意程度、透析效果及营养状况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