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清点方法对术中异物遗留体腔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清点方式(1)坚持“原位清点法”严格清点手术中用物,有效预防异物体腔遗留的发生。(2)完善手术室护理清点单,制作符合专科特色的各类护理清点单。(3)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4)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素质教育,坚持以患者至上,手术安全第一为宗旨。对照组按照常规清点方式进行清点。结果实施原位清点方式进行术前用物清点的手术发生异物遗留或术中查找用物的发生率均为0,实施常规清点方式的异物遗留发生率为0,但是术中查找用物的发生率较原位清点高。结论“原位清点法”不仅减轻了巡回护士的负担,同时也预防了因手术用物清点不清而导致的体腔异物遗留或查找用物的发生,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在物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心理健康也开始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心理学无处不在,而家庭心理教育正是人们一生中的第一所“心理学校”,并且也是生活时间最长,影响我们最大的场所。人们在未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大部分获得的信息都是来源于家庭。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家庭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小到当前的学习及生活,大到未来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及子女自己都遭遇过家庭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处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屡屡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找出家庭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那么之后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本文将详细分析家庭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具体的处理措施,为人们遇到家庭心理问题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的医师正确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统计我院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162株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菌株分离培养及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严格按照CLSI最新的折点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处理,两年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4—2015年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62株,其中分离自呼吸道138株,泌尿道11株,分别占85.2%、6.8%。2014—2015年耐碳青霉烯霉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3%、32.9%。结论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项目,务必实施抗菌药物科学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耐药能力。方法选取4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PDR-AD感染危险性因素,采集两组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抗菌药物种类数量、基础疾病病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住院时长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P<0.05)。观察组就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零。结论临床中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类型数量、基础病情、入院时长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DR-AB对临床抗生素普遍具较高耐药性。临床上,结合危险因素及耐药性,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12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2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焦虑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焦虑状态的记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方面,实验组干预前患者焦虑状态为68.3±6.7,干预后为25.4±4.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为68.4±6.5,护理干预后为45.3±3.7,因此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明显改善为25.4±4.5明显优于对照组45.3±3.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较为安全,且治疗的效果良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依从性也高,患者的焦虑状态能明显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