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辅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54例结直肠肿瘤。在手辅腹腔镜下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根治术。结果24例结肠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50分钟(100~220)分钟;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20ml,术后48小时内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7(5~12)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3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辅腹腔镜下顺利保肛,平均手术时间180分钟(150~300)分钟;术中出血80~240ml平均140ml,术后48内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2(7~18)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手辅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胃肠道恢复快是具有应用前景且易于掌握的新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辅治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代谢综合征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病患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常规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舒张压、三酰甘油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压、三酰甘油,促进人体脂肪消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再为患儿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而给予观察组患儿于常规治疗上辅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实验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常规治疗再辅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不良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辅式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并探索其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结肠癌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术法,分别为采取手辅式腹腔镜手术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全部进行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上全部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手辅式腹腔镜创伤更小,可以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辅以护理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应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课堂突发事件。方法对于课堂突发事件—“冷处理”,退一退,缓一缓,尽量弱化矛盾;或把问题推到课下,冷一冷再解决。结果如果处理不当,扰乱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正常教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处理得当,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听课,还会让学生对老师心生敬意,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结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要讲究技巧和方式;要“多用情,少用气”;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恰当地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步的认识,希望对教学活动有所裨益,供大家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集中探讨CT在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纳入60例2016年4月-2017年6月因甲状腺癌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25.0%(16/60)患者病灶位于左叶,43.3%(26/60)的患者病灶位于右叶,18.3%(11/60)的患者病灶分布于双叶,剩余11.7%(7/60)的患者病灶位于峡部。93.3%(56/60)的患者病灶呈低密度,剩余6.7%(4/60)的患者病灶呈等密度。63.3%(38/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另36.7%(22/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68.3%(41/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剩余31.7%(19/60)的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其中18.3%(11/60)的患者表现为细颗粒样钙化。25.0%(15/60)的患者表现为环状强化,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50.0%(30/60)的患者病变侵袭邻近器官,43.3%(26/60)的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因CT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确诊率,同时可有效的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痰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痰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痰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痰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简介:有关统计学符号的使用,请按国家标准GB3358—829《统计名词及符号》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