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7年1至4季度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及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的情况。结果1至4季度临床考核扣分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病原学送检率及手卫生依从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扣分数最高且依从性小于75%,“院感病例监测”及“多耐病例防控”等6个考核项目扣分数和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疗组扣分数高于护理组。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取得初步成效,今后应加强手卫生和医疗组“院感病例监测”及“多耐病例防控”等方面的绩效考核。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方法经整理记录,随机选取经本院治疗的患者的诊断处方2000张,抗菌患者周期性时间控制在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采用调查走访,文献资料查阅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的使用率达41.5%;进行外周血检查的儿科患者,在常规处方配合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17.1%;儿科患者中未经外周血检查过的病人,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可达28.5%。儿科患者中连续用药可占82.15%,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可分为5种类别,应用抗菌药物可统计为七类,一共可达28种。头孢菌素药物在金额与DDDS上居首。结论近年来,我院对儿科抗菌药物的监管越来越完善,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完善成效显著。但部分情况下还存在用药针对性较差的不利行为,对于日后儿科使用抗菌药物仍需不断管控和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120例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随机将入选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医院感染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血透室使用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存在的现状,规范血透室院感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方法从医院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等方面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原因。结果发现好多医院血透室患者拥挤、环境差、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自我防护能力差、医务人员手卫生差,虽然有诸多流程及法规制度但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缺乏相应知识,注定随时会有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再重视是关键,加上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监管,加上血透室科主任、护士长贯彻制度落实以及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精湛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知识及慎独修养,是解决目前血透室交叉感染隐患的必备条件。
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的情况,为HIV感染防治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共有27144名受检者进行进行HIV、乙肝、丙肝以及梅毒四项检查,比较HIV感染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其中HIV(1+2)抗体阳性并经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为艾滋病感染者共171例,在171例HIV感染者中,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为17例(5.89%);合并丙肝抗体阳性的为3例(1.75%);合并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为37例(21.64%),即HIV感染者中合并梅毒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合并乙肝、合并丙肝感染率。合并乙肝、丙肝的为1例(0.58%);合并乙肝、梅毒阳性的为4例(2.34%);合并丙肝、梅毒阳性的为2例(1.17%);合并乙肝、丙肝、梅毒阳性的为1例(0.58%),合并单个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合并双重病毒感染率、合并多重病毒感染率,合并双重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合并多重病毒感染率。结论在HIV感染者中,往往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的双重或者多重感染,且合并梅毒有较高的感染率,即在HIV感染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多注意患者的双重或者多重感染,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在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候使用抗菌性西药现状的情况给予调查研究,对过量使用的居体原因予以分析,提出过量使用预防的途径与手段。方法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610份病例进行随机抽查,总就诊次数为1000次,对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使用抗菌药具体情况予以分析与统计。结果我院儿童科共诊诊疗次数1000次,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共860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86%;其中有820人应用了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占总患者人数应用率的95.1%;其中有361人使用了二联以上的抗菌药,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数的41.97%;在上呼吸道感治疗时,抗菌药用量最多的是排名头孢(一代),其次为青霉素类,其三才是头孢二代。结论儿童科门诊上呼吸道感属于常见病症,多半以上为病毒性感染所造成。在救治儿童上呼吸道感病症时应用抗菌药需要合理性特别是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让抗菌药物过量使用的现象逐步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医院感染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在2008.12-2010.12入住我院的80名我院各个科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主要对医院感染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现状进行对照分析,即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组(HAI)与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NHAI)进行对比,将本组随机性地分为两个小组,即HAI组与NHAI组。对这两个小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总结和对比。运用SDS以及S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分。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的检出比率,与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医院感染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症状是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的,但是院内感染患者组(HAI组)要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同时也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长。结论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患者的护理应该更加地注重院内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且要注重年龄大的患者的护理,积极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这是缓解医院感染患者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及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部分基层医院院内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旨在降低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发病率。方法选取本市8所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其2017年全年院内感染发病率、感染漏报率、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情况以及院内感染相关培训和教育情况等,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有效降低基层医疗机构感染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结果8所基层医疗机构感染发病率分别为5.8%、5.2%、4.3%、3.2%、3.6%、2.8%、4.0%、3.8%,漏报率分别为75%、60.0%、35.0%、56.8%、60.2%、63.5%、48.5%、10%,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2.7%、71.6%、68.9%、73.4%、56.2%、63.8%、64.5%、80%;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0.0%、4.0%、0.0%、2.0%、6.0%、0.0%、5.0%、0%;8所医院均没成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但有兼职人员,部分兼职人员在上岗前有相应的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了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对手卫生有相关要求,但还有待改善。结论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降低各类感染发病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90例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我院190例未合并HIV的TB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结果HIV/TB双感染菌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率最高,占61.58%,其次为淋巴结结核(20.53%),血型播散型肺结核(9.47%)、结核性胸膜炎(23.68%)、肠结核(14.21%)。PPD试验、痰抗酸染色、T-SPOT.TB及痰结核菌培养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核抗体及血沉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各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联合诊断的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率,对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