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一次性根充与常规多次根充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5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感评分、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4例(9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例(89.33%)。同时,在为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满意度:74例(98.67%)。对照组满意度:66例(8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0例(13.33%)。结论 牙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在针对牙体牙髓病进行治疗时,通过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疼痛感,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应当在牙髓病的实际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如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MSC体外较易分离培养、扩增,细胞免疫原性低,易于转染并能长期表达外源基因等特点,故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对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还没有统一的方法。MSCs的分离技术和方法主要有4种贴壁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本研究对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一些改进,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异贴壁法,旨在体外分离培养血管MSCs,并将其经定向分化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与骨髓MSC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以观察血管来源MSC在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优势,为临床血管病变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细胞来源。
简介: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根充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对比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且长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一次性或分次根充法的远期疗效。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选取70例因急性牙髓炎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比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各纳入35例患者。两组分别采取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治疗。比较两组随访一年时总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充法相比于分次根充法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使患者牙髓炎症状得到长期有效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全面推广。
简介:本研究观察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并比较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采集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脐带,用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或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液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MesenCult(R)-XF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6.57±0.7倍,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4,59±0.45倍(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MSC均表达CD44、CD90、CD73、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HLA-DR及CD34等抗原,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5±5.2)%均为G0/G1期细胞,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2±3.1)%为G0/G1期细胞(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MSC均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脐带MSC按1000、5000、10000、20000个细胞/孔接种密度与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共培养的每分钟闪烁值(CPM)分别为(6.43±0.47)×104、(4.30±0.38)×104、(1.97±0.13)×104和(0.24±0.03)×104,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与不同密度的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的CPM值分别为(7.85±0.07)×104、(5.64±0.12)×104、(3.09±0.18)×104和(1.73±0.05)×104.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均为MSC,有传代增殖潜能,传代可达临床治疗MSC细胞量,并可避免异种蛋白致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法以及分次根充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见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选择92例进行此次研究的治疗对比,采用信封法完成分组后对A组患者实施分次根充法治疗,对B组患者则采用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各46例,治疗结束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示B组更低为(1.94±0.32)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治疗成功率、治疗周期也提示B组所得结果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而言使用一次性根充法治疗的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康复,而且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来院就诊,缩短了患者治疗周期,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