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胚胎在体外生长过程中会向培养液中释放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cfDNA指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生理性凋亡的产物。利用cfDNA进行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on-invasiv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niPGT)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在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及单基因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目前niPGT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母源污染和cfDNA来源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对niPGT在临床方面应用现状及cfDNA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其局限性及未来应用前景提出观点,为niPGT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简介: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存在能满足细胞的生长繁殖需求,但实际生产中血清提取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给大规模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商业化开发。常见细胞源疫苗血清残留对疫苗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无血清培养基避免了血清所带来的血源性污染等问题,其成分和含量明确,制备流程简易,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生物产品,与天然培养基等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有着许多优势。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成为生物工程重点研究课题。我们简要综述了无血清驯化细胞的发展历程、应用,及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优缺点等内容,以期对未来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进程提供助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与手工配制血培养液进行血液培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接收80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培养,分析其培养效率。结果:各菌种的系统培养阳性显像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培养;800份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培养后获得83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38%。各菌种中,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珠菌等阳性率均明显较高。结论:相比于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血液培养效率、效果均更显著,可在临床高效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条件培养液对小鼠MII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of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的运动变化。结果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与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的旋转,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化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简介:目的体外模拟机体缺血环境,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旁分泌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为MSCs移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MSCs,换以无血清培养液同时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然后收集MSCs的条件培养液,以此条件培养液作为刺激因子孵育SD大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用MTT和3H-脯氨酸掺入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用MSCs条件培养液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6h组的3H-脯氨酸掺入高于对照组约100%,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MTT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没有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和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能够通过旁分泌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自身合成胶原能力的增强,提示移植到缺血心肌缺血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从而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
简介:本研究观察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并比较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采集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脐带,用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或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液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MesenCult(R)-XF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6.57±0.7倍,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4,59±0.45倍(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MSC均表达CD44、CD90、CD73、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HLA-DR及CD34等抗原,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5±5.2)%均为G0/G1期细胞,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2±3.1)%为G0/G1期细胞(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MSC均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脐带MSC按1000、5000、10000、20000个细胞/孔接种密度与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共培养的每分钟闪烁值(CPM)分别为(6.43±0.47)×104、(4.30±0.38)×104、(1.97±0.13)×104和(0.24±0.03)×104,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与不同密度的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的CPM值分别为(7.85±0.07)×104、(5.64±0.12)×104、(3.09±0.18)×104和(1.73±0.05)×104.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均为MSC,有传代增殖潜能,传代可达临床治疗MSC细胞量,并可避免异种蛋白致敏.
简介:摘要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选择整倍体胚胎移植,可显著提高胚胎种植率和持续妊娠率。但由于PGT技术对胚胎的侵入性和技术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开发一种安全、快速、经济的胚胎基因组检测方法将是生殖领域的一大进步。近年来,随着游离基因组DNA在胚胎培养液和囊胚腔液中的发现,许多学者开始探讨胚胎游离DNA在PGT中的适用性,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结论。本文总结了胚胎培养液和囊胚腔液中基因组DNA在PGT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当前的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胚胎移植的过程中胚胎培养液中不同浓度氨基酸对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收集120份当日的胚胎培养液,按照妊娠的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即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妊娠组56例,非妊娠组64例,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对上述标本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并与空白对照比较。从中分析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浓度对于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FSH、不孕年限以及将调节时间等指标中,仅有促性腺激素(Gn)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妊娠组较非妊娠组低(182.64±55.86Uvs211.38±39.16U),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就谷氨酰胺和丙氨酸水平比较,妊娠组较非妊娠组低,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则较非妊娠组高,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胚胎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含量对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的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含量较低时成功妊娠的几率比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早期发育动态表型和动力学参数是否受培养液组分差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培养液品牌不同,将IVF周期分为Cook组和Vitrolife组,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每组纳入59个,采用延时成像技术分析正常受精卵裂胚胎授精后68 h内的早期发育形态动力学。记录胚胎发育动态表型,比较两组胚胎7种发育动态表型构成的差异;计算正常表型胚胎的13个早期发育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之间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基于两个已发表的time-lapse胚胎筛选模型,比较两组正常动态表型胚胎的等级分布差异。结果①Cook组胚胎发育动态表型构成如下:正常表型54.0%、胞质异常波动(abnormal first cytokinesis,A1cyt)3.0%、不规则卵裂(abnormal cleavage,AC)17.4%、逆向卵裂(reverse cleavage,RC)5.2%、无序卵裂(chaotic cleavage,CC)3.2%、多核(multinucleation,Mn)3.5%以及混合表型13.7%;Vitrolife组胚胎发育动态表型构成如下:正常表型49.3%、A1cyt 4.0%、AC 19.1%、RC 7.5%、CC 2.1%、Mn 6.4%以及混合表型11.6%,两组间表型构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较于Vitrolife组,Cook组正常动态表型胚胎13个发育动力学参数(tPNa、tPNf、t2、t3、t4、t5、t6、t7、t8、cc2、s2、t5_PNf和t8_PNf)均略长,授精后68 h胚胎平均卵裂球数略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基于模型A,Vitrolife组与Cook组胚胎等级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模型B,两组胚胎等级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其中Vitrolife组A+级胚胎比例较Cook组高[59.8%(125/209)比43.3%(94/217)],而C级胚胎比例较Cook组低[9.6%(20/209)比20.3%(44/217)]。结论胚胎早期发育动态表型及动力学参数不受Cook与Vitrolife序贯培养液差异的影响,但不同time-lapse胚胎筛选模型对不同培养液体系的适用性存在差异,选择或建立模型时应充分考虑所使用的胚胎培养液体系。
简介:目的比较谷氨酰胺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添加阶段的条件下,作为细胞生长液的成分,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中金黄地鼠肾细胞的培养效果以及后续生产工艺的影响。方法(1)以两种添加阶段:将谷氨酰胺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和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2)以不同的浓度:按0.05、0.1、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结合两种条件后,每种组合条件生产3批地鼠肾细胞,对所有批次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后续接种病毒后,对应的病毒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谷氨酰胺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其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谷氨酰胺按0.1g/L和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按0.05g/L浓度,在2种添加阶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但0.1g/L和0.2g/L的浓度之间,无论谷氨酰胺的添加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P=0.513,在培养时临时添加P=0.8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所需的地鼠肾细胞培养中,谷氨酰胺适合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容器,浓度不宜低于0.1g/L。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Vero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解了Vero细胞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发展,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及其条件培养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多倍体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采用1 μmol/L多西他赛诱导24 h后,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3 d,建立多倍体A549细胞模型。分离与培养hUC-MSC,制备hUC-MSC条件培养液。正常培养的多倍体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培养的多倍体A549细胞为条件培养液组;hUC-MSC与多倍体A549细胞共培养,细胞总数比分别为2∶1(MSC 1组)和5∶1(MSC 2组)。各组细胞继续培养48 h或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倍体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迁移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多倍体A549细胞模型,分离培养出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结果示,培养48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 695±305、2 020±85、1 259±35、1 3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0,P<0.05);72 h时分别为1 052±77、1 309±24、864±201、1 103±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0,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培养48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52±9)个、(57±12)个、(68±8)个、(75±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各实验组迁移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5.53±4.27)%、(13.77±1.75)%、(3.60±0.50)%、(2.3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6,P<0.05);条件培养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 1组和MSC 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和MSC 2组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上调。结论hUC-MSC可提高多倍体A549细胞的迁移和抗凋亡能力,在化疗损伤修复过程中hUC-MSC可能会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