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前表面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9月-2023年5月期间眼科收治6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与观察组(n=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月的视力恢复情况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角膜散光不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0.8±0.2)、术后1个月视力(0.9±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中,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手术切口 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颌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男性刚毅,女性俏丽,下颌外形在美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下颌短小或后缩低平,颌颈角不明显,会使面部整体美学受到影响.所以采用假体隆下颌也是美容外科常用的一种手术。隆下颌手术进路有口内和口外两种,口外切口因皮肤会遗留瘢痕,国内很少采用;口内切口隐蔽,不遗留瘢痕,故多采用口内切口。以往采用口内与前庭沟平行切口,

  • 标签: 下颌 小切口 手术进路 口外切口 口内切口 个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我国植物药与西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并且提供相关有效依据,避免一些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高效、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调查有关植物药以及西药有关药动学方面的书籍论著,对植物药与西药的药用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分析植物药与西药相互作用机制与特点。结果植物药与西药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植物药与西药的生产方法都有可能影响相互作用的发生。结论植物药与西药在配伍上与药理学上的有着协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必须加强药动学下植物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了解更深的药理作用,这样便于临床上将植物药和西药有效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的效果。

  • 标签: 药动学 植物药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角色适应不良患者的效果评价。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得到完善,人们开始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精神领域,以及卫生安全有着普遍的认知。而相对应的医学类服务机构开设了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项目,组织相应的医师团队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与疏导,通过对开始治疗的患者进行角色适应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标准评定,我们对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类型,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形成明显的临床效果反差,比较二者在干预前后对治疗的满意度,住院的满意度,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方面产生的效果。通过实践结果,角色适应干预小组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小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小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角色适应优质护理干预对于不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成效。

  • 标签: 患者管理 角色适应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33例,总有效可达98.98%。治疗后54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分离性垂直斜视 麻痹性垂直斜视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98 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 64 例,有效 33 例,总有效可达 98.98% 。治疗后 54 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关键词 ] 分离性垂直斜视;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Methods 98 cases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combined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were as follows: original vertical strabismus; occlusion of high eyeball drift, increased or unstable partial external rotation, and high eyeball drift; and obvious extraocular muscle paralysis and hyperactivity during monocular movement. After operation, 6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33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98%.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binocular monocular function of 54 patients was improved in varying degrees. Conclusion Separate vertical strabismus often occurs in combination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 标签:
  • 简介:垂直层流手术室采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从高处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低处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和细菌,达到控制微粒、杜绝感染,保证手术安全的目的,以适宜的温度、合理的湿度以及超净化的环境,全面满足各类手术的需求。1961年,英国约翰查理医生(JohnCharnley,1911-1982)在英国Wrightington医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空气由上向下

  • 标签: 层流手术室 超净化 洁净度 排出气 查理 手术区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斜视眼.其中垂直分离性偏斜(DVD)伴下斜肌亢进10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垂直偏斜>20△10例;V征伴下斜肌亢进垂直偏斜>20△10例.术后观察18个月,统计效果.结果30例伴下斜肌亢进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治愈及好转26例,无效4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抗上转综合征.结论垂直斜度>20△,垂直斜度<40△,下斜肌前转位术可一次手术矫正.关键词下斜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3-01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发现双眼向上向外偏斜20年于2002—03—09入院。专科检查:Vos=4.9,Vod=5.0,双眼球运动外展过强。双眼上转过强,以左眼为重。眼球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角膜映光法检查第一眼位正位,去遮盖:OD注视时,OS-30~Δ,L/R10~Δ;OS注视时,OD-15~Δ,L/R5~Δ。遮与不遮OD注视时,OS外上→中;OS注视时OD外上→中。双眼外直肌亢进,左眼下斜肌亢进。诊断垂直性分离性斜视。施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左眼上直肌后徙术,将左眼外直肌后徙10mm,上直肌后徙6mm,右眼外直肌后徙8mm。出院时第一眼位正位,

  • 标签: 垂直性分离性斜视 病例 手术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部实施垂直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571例和对照组5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接受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垂直管理模式下接受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6.67%>84.70%)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23%<4.55%)相对更低(P<0.05)。与实施垂直管理前相比,实施垂直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护理部实施垂直管理,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分析察联疗法作为二线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人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参与研究患者行三联疗法出现根除Hp失败或后续复发的情况,针对此,本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2组甲硝唑400mg、胶体次枸椽酸铋240mg及奥美拉唑20mg,此外,给予对照组加环素500mg,观察组患者则加阿莫西林1000mg,2组疗程均为的7d,复查Hp于疗程结束1mo后进行。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四联疗法 根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1有双下肢不等长的儿进行垂直足底叩击,他们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时机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康复治疗后,20名患儿长短腿均有很大改善.结论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有巨大疗效

  • 标签: 长短腿原因 NAS测量方法 垂直足底叩击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 喉癌患者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护理对策。 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在我院接受 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 的 12 例(含上级医院术后带入 4 例) 喉癌患者, 在其治疗期间,给予全方位的护理,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发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均在拔管后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 15.61±3.27 )天,在半年随访跟踪期间,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 。 结论 对于需要采用 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在其治疗期间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关键词 : 喉癌; 垂直半喉切除术; 护理对策 前言 喉癌大多好发于四十五岁至七十岁左右的患者群体,且男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是耳鼻喉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1] 。目前手术治疗时喉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变范围而定,例如对于 一侧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大多选择 垂直半喉切除术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理想 [1] 。相关研究 [2] 指出,加强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鉴于此,本次研究将我院在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收治的 12 例行 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的喉癌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在其治疗期间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收获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17 年至 2019 年期间在我院接受 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 的 12 例(含上级医院术后带入 4 例) 喉癌患者, 最大年龄患者 79 岁,最小年龄患者 46 岁,年龄中间值( 61.37±5.24 )岁, 12 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 首发症状均为声嘶呈进行性加重, 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为 一侧声门型喉癌。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观察以及目的均知晓,无精神类疾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治疗方法 在排除 手术禁忌以及麻醉禁忌症后,患者均在 全麻下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 。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以观察其复发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均在拔管后顺利出院,住院时间在 12 天至 20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 15.61±3.27 )天,出院后对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跟踪,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 3 护理方法 3.1 环境护理及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其安排一个舒适、整洁并且安静的病房,合理调整病房的亮度、湿度、温度以及通风情况等,若空气过于干燥,可以考虑使用加湿器,以确保病房干湿度适宜。由于患者机体抵抗能力比较薄弱,加之术后痰量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增多,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病房的消毒工作,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清洁,合理控制患者的探望人数 [1-2] 。待患者术后麻醉药效消失后,需要及时辅助患者采用半卧体位休息,同时使其 颈部保持舒展体位,防止 套管脱出。 3.2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为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优势以及预期疗效,并积极分享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患者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加之无法说话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以及鼓励,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告知其操作的目的以及意义,以消除患者心中疑虑。 对于 鼻饲初期患者, 由于其受创口疼痛个影响以及进食方式的改变等,往往容易产生烦躁以及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通过安慰性的语言耐心为其解释 鼻饲进食的原因以及意义,使其能够更加配合 鼻饲进食,期间可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一方面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另一方增加 肠蠕动, 以提高患者食欲 [2] 。在 鼻饲后期, 患者进行 经口进食训练时, 虽然其病情情况大多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 吞咽困难的影响或者是 呛咳剧烈的影响,患者大多对 经口进食会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需要多鼓励患者,在其训练期间,对于患者的如何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以及鼓励,从而增强患者的训练自信心。 3.3 饮食护理 术前置于留置胃管, 术后 1d 给予 鼻饲流质饮食, 辅助患者采用半卧体位,每天进食 4-6 次,每次不可超过 200 毫升,注意鼻饲饮食温度,不可过热或者过冷,通常控制在 36℃ 左右。术后 7d 至 10d 可以指导患者 经口进食,食物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糊状食物或者是 半糊状食物, 对于不再 呛咳的患者,可以将胃管拔除,之后安排其进食 半流质饮食,根据其实际情况,可慢慢过渡至软食以及普食。此外,还需注意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工作。 3.4 气道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咳嗽,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对于自行咳痰不佳的患者,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吸痰护理,期间需要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且连续吸痰次数不可过多,每次时间不可超过 15 秒。 保持气道湿化可促进痰液排出,可将 250 毫升 0.9%N.S加 糜蛋白酶一支以及 庆大霉素一支在患者气道每次间隔 1 小时滴入 2-4 毫升 [3] 。 3.5 气管套管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 气管切开处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同时每天定期更换敷料。每天需要对患者伤口周进行有效消毒, 金属套管每天需要将 内套管取出通过 3 %过氧化氢 溶液浸 泡法 [3] 消毒两次,在取 内套管的时候,注意要将 外套管底板固定好,防止带出 外套管底板; 取出时间不可太长,防止分泌物 黏在 外套管上面导致堵塞。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每天定时检查 套管系带的牢固性以及松紧度是否合理,通常系好以可容纳一指为宜。 3.6 拔管护理 通常患术后 10d 至 15d 左右 允许拔气管套管时, 可以先对 内套管作试堵观察,如果内套管堵塞后,患者呼吸依旧平稳,同时患者还可将痰液自行吐出,且患者睡眠也不受影响,那么即可在 1d 或者 2d 后拔管,在拔管之后,需要用 75%酒精对 瘘口进行有效消毒,同时用 蝶形胶布拉紧, 通常可在两至三天愈合,若愈合不良,可进行适当缝合,同时叮嘱患者在咳嗽的时候,需要 轻压伤口 [4] 。 4 小结 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即便如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不被影响,同时还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4] 。鉴于喉癌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治疗的特殊性,术前做好环境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其呼吸道、饮食、心理、气道、气管套管以及拔管等方面的护理,能够有效调动患者的主动康复性,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5 参考文献 魏金荣 . 喉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15):286-287.

    孙广荣 .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效果观察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24(3):192-193.

    李佳聪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喉癌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 [J]. 慢性病学杂志 , 2017 ,23 (1):27-28.

    彭文晶 , 卫琦琼 .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8(2):92-9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镜治疗近视的安全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视光中心接受检查治疗的100例近视儿童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让其配戴角膜塑镜,对患者的依从性、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儿童的试戴成功率为98%,在配戴一周之后,其裸眼视力从之前的0.14±0.07上升为0.95±0.05,升高较为显著。儿童在配戴1到12月角膜塑镜之后,其裸眼视力基本稳定,并在配戴一周之后的角膜前表面垂直曲率以及水平曲率与配戴之前相比明显降低。

  • 标签: 少年儿童 角膜塑形镜 安全性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