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技术体系可行性。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胎儿软骨细胞(口服药物流产胎儿,胎龄3-6个月)。酶消化法获得第1代细胞,以50×106/ml浓度均匀接种于经聚乳酸(PLA)包埋聚乙醇酸(PGA)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外静态培养。分别于2周、4周、8周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随培养时间延长,色泽由2周时的乳白色逐渐呈现半透明,8周时接近正常软骨外观。扫描电镜显示软骨细胞与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培养7天PGA纤维之间有基质沉积。HE染色示2周有大量软骨陷窝形成和均匀嗜碱性基质分泌,Safranin’O染色示基质有酸性蛋白多糖分布,Massons’strichome染色示基质有胶原成分,但含量较少,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特异Ⅱ型胶原。培养4周胶原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软骨陷窝形态接近成熟,8周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丰富且分布均匀。结论以成熟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能构建出具有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特征的人组织工程软骨。
简介:目的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简介:摘要:医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学科,加强课程思政是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的必然路径。组织学实验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同样肩负着思政教育的使命和重任。本文就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思政内容融入组织学实验教学做出了初步探讨研究。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 中应用的可实用性 进行了探讨 。方法其研究对象选择某校一班 52 名和二班 49 名学生,并且将数字切片教学和传统玻璃切片教学法分别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并对比两组实际的考核成绩。结果一班理论成绩( 85.1±4.98 )分,二班成绩( 87.1±5.1 )分,相比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 P > 0.05 ),二班实验成绩( 93.1±5.7 )分,一班( 82.1±4.5 )分,二班实验成绩显著高于一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将数字切片应用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学生的实验成绩可以大幅度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和SERC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组大鼠心肌CaSR、SERCA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CaSR的表达降低,并可能导致钙稳态紊乱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以HDPE-PGA复合支架接种兔耳软骨细胞后,于兔阴囊原位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睾丸假体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兔耳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制备HDPE-PGA复合支架,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2w。摘除单侧兔睾丸后即时将经体外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阴囊原位,术后3m将兔处死取材。单纯支架植入为对照组。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GAG含量检测。结果实验组取材标本经检测具有预制形态与体积,有新生软骨组织产生,软骨组织呈岛状分布,其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长入及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无软骨形成。结论兔阴囊原位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睾丸假体具有预制形态与体积、结构与组织学形态良好。
简介:实验教学是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进行教学准备,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认真观察大体标本和模型,是掌握人体结构的最好手段。以绘图等形式进行课堂反馈,是检测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大鼠脂源性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为解决临床“大块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始饲养动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获取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及传代,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鉴定其多分化潜能。将生长状态良好的ADSCs分为三组,无处理ADSCs;敲除Smad5基因ADSCs;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对三组细胞的诱导成骨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2周时,无处理ADSCs组敲除Smad5基因ADSCs 进一步降解,红色面积增加。然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的红色染色面积减少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和无处理ADSCs组的骨基质均明显成熟,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的骨基质比无处理ADSCs 组更成熟,自体骨组的骨髓组织恢复正常。 Masson染色的半定量结果显示,敲除Smad5基因ADSCs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的红色染料平均面积在8周和12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1, P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的比例,及干细胞分布情况,评估牙齿组织工程l临床适宜的选材标本。方法临床收集不同年龄段因正畸或其他原因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等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分别称重牙齿及牙髓并计算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牙髓表面形态。脱钙后病理切片观察.牙髓组织内成牙本质细胞层完整与否,观察细胞与纤维成分比例;阿尔新蓝一希尔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以及成牙本质相关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评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比例逐渐缩小.11~20岁年龄段与31~40岁、41~50岁,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摘除的牙髓组织类似树桩.有些区域比较平滑,有些区域表面有不规则突起。牙髓组织内存在双折射。STRO-1阳性表达细胞在牙髓组织中散在分布.在血管周围较密集。DSP表达则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区域及成牙本质细胞内,牙髓内仅有少量表达。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逐渐萎缩,牙髓干细胞的分布集中于血管周围.在牙髓组织内散在分布.未分化的牙髓干细胞不表达成牙本质相关蛋白DSP。
简介:目的研究视网膜缺血组织的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变化特点规律。方法给SD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建造视网膜造血的动物模型,用电镜和图像分析仪等方法,对缺血视网膜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因子参数动态改变进行了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内节,外网状及内网状层在缺血状态下,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改变,并随着时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视网膜内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随着注射后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最为明显,外网状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一定程度改变,内网状层中时间组间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少许改变。呈现缺血-损伤-修复的过程。结论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缺血性改变;缺血视网膜组织不同部位的损伤,其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改变不同;线粒体对缺血极为敏感,反应最为强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码显微摄影系统技术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优势。方法在我校全日制大专口腔专业(共计239名同学,其中2003级47人、2004级63人、2005级129人)和本科(共计162名同学,其中2013级83人、2014级79人)学生中分别采用传统生物显微镜和显微镜摄影系统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课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比较。结果采用传统生物显微镜进行教学的大专班110名同学中能完成教学目标者88名(达标率80%)。采用显微镜摄影系统技术进行教学的大专口腔班129名同学中能完成教学目标者122名(达标率95%)(p<<0.05)。结论显微摄影系统技术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生物显微镜。
简介:目的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otallaparoscopichysterectomy,TLH)中双极电凝、LigaSure及超声刀对人子宫旁血管组织的热损伤程度,指导TLH术中合理选择电外科器械。方法对拟行TLH患者截取分别以双极电凝、LigaSure及超声刀处理的子宫旁血管组织各30块,共计90块,显微镜下测量电凝部位热损伤宽度。结果3种电外科器械对子宫旁血管组织热损伤程度不同,热损伤宽度双极电凝组(4.583±0.538)mm,明显大于LigaSure组(4.207±0.525)mm(q=3.654,P〈0.05)和超声刀组(3.506±0.623)mm(q=10.465,P〈0.05),LigaSure组热损伤宽度明显大于超声刀组(q=6.812,P〈0.05)。结论双极电凝对人子宫旁血管组织的热损伤宽度最大,LigaSure次之,超声刀最小,TLH术中处理子宫血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电器械,避免副损伤。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培养28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结论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