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与明胶海绵预防缝合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0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采用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和明胶海绵法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资料,共42例。21例用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预防脑脊液漏(三明治组);21例用明胶海绵预防脑脊液漏(明胶海绵组)。结果: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三明治组术后引流量较明胶海绵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可最大程度的覆盖术后缝合口,降低二次感染风险,减少引流量,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效果更理想。

  • 标签: 硬脊膜缝合术 脑脊液漏 医用胶 明胶海绵
  •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周围有黄白色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外粘连。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椎板切除 硬脊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高发,虽然急性应外血肿在发病率上非常罕见,但其所带来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做好保障,对患者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最终达到对急性应外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的目的。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癌症末期的疼痛患者,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获得显著的止痛的效果。癌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直肠癌3例,肺癌2例,其它癌症4例。方法:与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的情况相同。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穿刺的部位,然后插入导管,依穿刺部位分颈部1例,胸部2例,腰部6例。以局麻药作实验性阻滞,肯定不是蛛网膜下腔以后,将盐酸吗啡0.2mg/ml生理水稀释液,依照疼痛范围注入5~10ml。注入吗啡的体位没有特殊的规定。依患者的自由选择。全部病例,从初次注入时开始,在注入后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时常调正吗啡浓度0.1mg/ml,再观察止痛的效果。2结果全部病例注入吗啡后2~3mi

  • 标签: 硬脊膜外腔注入 盐酸吗啡 硬膜外阻滞 运动麻痹 镇痛作用 硬膜外吗啡
  • 简介:摘要:穿破硬膜外阻滞是椎管内麻醉在实践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其作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改进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国外对该技术的关注日益剧增,而国内知晓率却不高。本综述从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的诞生,操作方法,影响因素,与传统椎管内麻醉的比较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 椎管内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异体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1例26指,术中用酒精保存的异体修复腱鞘,并向修复段鞘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0.2ml~0.4ml,缝合皮肤,术后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结果经6~28(平均13月)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5腱,良9腱,中2腱,优良率为92.3%.结论异体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标签: 异体硬脊模 肌腱粘连 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钠 手外科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获取山羊形貌及三维微观结构特征,为构建与之空间结构近似的人工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山羊取材后,进行标本处理及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组织学成分、内外表面形貌、胶原纤维直径、分布以及分布模型。结果大体观察可见为一乳白色、质韧、弹性半透明;光镜下观察的组成主要由“取向性”结构的胶原纤维及少量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内外表面如连绵山峰状隆起;透射电镜见胶原纤维有序分布,胶原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27±60)nm,且呈现双峰分布。结论山羊是主要由纳米级的“取向性”胶原纤维及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半透明薄膜。

  • 标签: 硬脊膜 形貌 三维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音乐镇痛分娩与外连续麻醉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产科病区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分娩中给予音乐镇痛方法,实验组给予外连续麻醉方法予以镇痛,对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分娩结局、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镇痛方法远期影响,以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身体的远期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在自然分娩中疼痛等级由8-10级降低为4-6级,对照组疼痛等级由8-10级降低为3-4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镇痛分娩方法能够效降的低剖宫产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标签: 音乐镇痛 硬脊膜外连续麻醉方法 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接受分娩镇痛产妇1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结果:两组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产程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介绍腹部手术新式缝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方法采用Tensionsuture补片为42例各种纵形开腹手术结束手术前缝合。关腹前经腹膜外腹壁全层褥式缝合线,暂时不结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线穿过专用垫片结扎。结果39例患者为一期术中放置缝合。3例为一期手术未放置缝合,伤口裂开后二期缝合腹壁伤口时加用缝合。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的肠破裂患者术后两周拆除缝合线后伤口裂开外,其余患者治疗成功,未发生切口裂开和缝线断裂。结论新型缝合装置用于普通外科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裂开。对于有特殊愈合困难因素的病例,应该延长拆除线的时间直至确认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新型垫片式缝合装置使用安全、方便。

  • 标签: 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与硬膜外阻滞(EP)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1.06—2022.06期间临床收诊需无痛分娩产妇,共计300例设为研究对象。以信封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150例。为观察分娩镇痛效果差异,常规组应用EP、实验组应用DPE,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病人自控镇痛(PCA)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CA相关情况更优,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镇痛处理中DPE干预效果要明显更佳,不仅镇痛稳定且安全性高,建议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利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的安全情况。方法:于2020年3月~2022年4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镇痛分娩的56例产妇,利用数字抽签方式将镇痛分娩产妇分为穿破组(28例,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组(28例,硬膜外阻滞技术),研究指标为镇痛药物消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结果:穿破组镇痛药物消耗量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穿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穿破组用药30min至分娩结束时疼痛评分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采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能够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剂量,并且保障分娩期间镇痛安全性,镇痛效果明显。

  • 标签: 硬膜外阻滞技术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 安全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采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DPE)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入我院产科即将分娩的初产妇94例开展研究,入院时间为2023年02月至2024年02月,以奇偶数字法划分产妇为两组,每组47例,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硬膜外镇痛,试验组则实施DPE,针对组间镇痛效果开展对比。结果: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泵(PCA)按压数明显更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也更低,P<0.05。结论:初产妇以DPE进行分娩镇痛,不仅起效更快,而且产妇分娩疼痛明显更轻,效果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镇痛 DPE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采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DPE)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入我院产科即将分娩的初产妇94例开展研究,入院时间为2023年02月至2024年02月,以奇偶数字法划分产妇为两组,每组47例,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硬膜外镇痛,试验组则实施DPE,针对组间镇痛效果开展对比。结果: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泵(PCA)按压数明显更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也更低,P<0.05。结论:初产妇以DPE进行分娩镇痛,不仅起效更快,而且产妇分娩疼痛明显更轻,效果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镇痛 DPE 应用效果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间断性头痛1年余。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其他自觉症状。近1月来四肢麻木、无力,以双下肢明显,行走费力。神经系统检查:颈2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减退,以下肢明显。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血常规、血沉检查均正常。腰穿压力、脑脊液常

  • 标签: 肥厚性硬脊膜炎 病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采用穿破硬膜外阻滞方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的孕产妇产妇共计568例,依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常规组孕产妇采用常规麻醉镇痛模式,对照组产妇给予穿破硬膜外阻滞模式,比较母婴结局。结果:通过对不同阶段两组VAS评分比较,其中对照组镇痛后1h评分为1.25±0.35、低于常规组的3.45±0.56。镇痛后3h两组评分为0.63±0.05、1.57±0.36。经比较,对照组较优(t=8.434、5.424、20.371、6.088)P<0.05。结论:在产妇产程管理中,通过使用穿破硬膜外阻滞的产妇情况明显改善,并有效促进分娩。

  • 标签: 母婴结局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型脑(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瘤,位于颅内7例(大脑镰旁、后颅窝各2例,右颞部、侧脑室及前颅窝嗅沟各1例),颅颈交界区1例,胸椎管2例,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均经F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并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颅内脑膜瘤与1例颅颈交界区脑(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中央极低信号,周围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央轻度强化,周围明显强化;2例颅内脑膜瘤(其中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与2例胸椎管内瘤T1WI与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除1例侧脑室脑膜瘤外所有肿瘤以宽基底贴敷于脑(,其中,3例增强扫描可见“脑(尾征”。结论纤维型脑(瘤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脑(脊)膜瘤 纤维型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