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宝贵的血浆资源取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市部分医院血浆注病历进行随机抽样分析。结果血浆注适应证合理注占57.2%,不合理血浆注占42.8%,不合理血浆注中组合输血占比严重偏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减少不合理血浆注现象,倡导合理规范使用血浆。

  • 标签: 血浆输注 输血病历 规范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血回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注异体血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注异体血。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血小板在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及血管内皮的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心肺手术、大量输血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注不仅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使很多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近年来,血液采集、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得血小板的注已经成为了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美国从1972年到1986年14年间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至2000年,血小板注已占成分输血的39.96%.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成分输血 临床输注指征 输注剂量 禁忌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注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注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注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注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注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注,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到院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达到临床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输血前后机体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输血后身体Hct、HGB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且上升数值明显比输血前的机体指标要高,但是PLT的指标是比患者在输血前的指标要低的,患者在输液前后机体血液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输血治疗后,机体血小板出现了明显的稀释性的现象明显,因此,在临床进行大量输血干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指标监测。当人体血小板指标明显小于50*100/L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小板补充干预,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因为收到血小板指标偏低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大量输注 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多种药物逐渐被研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临床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临床上仍旧缺乏系统的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标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 标签: 输注 血管活性药物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穴主体重节痛的特点,观察快针治疗时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治疗疗程。方法:选取我中心2023年8月-2024年8月住院有时性腰部疼痛的病例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试验组根据疼痛时间选择相对应经络穴,运用快针治疗;根据疼痛评分量表、活动评分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表等相关量表统计两组的疼痛治疗好转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好转率提升,p<0.05。结论:用快针针刺穴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时间和治疗疗程,降低了晕针等风险,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针灸治疗接受率,进一步加强我中心针灸诊疗规范及临床应用,在同类治疗中具有引领作用。

  • 标签: 输穴快针 时性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维持,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依托咪酯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结束24小时后、术48小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都有所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后,所有患者的麻醉全消退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应用异丙酚,使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的更快,且不良反应少,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间隙脉冲注技术(PIEB)与持续注技术(CHI)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妊娠期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间隙脉冲注技术组(PIEB组)和持续背景注组(CHI组)各50例。对比2组产妇不同时点(分娩镇痛前,分娩镇痛后1、2、3、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结果:PIEB组分娩镇痛后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CHI组,P<0.05。结论:PIEB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CHI给药,可减轻分娩疼痛,值得推行。

  • 标签: 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 持续输注技术 分娩镇痛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红细胞注在疾病治疗和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红细胞注无效是指注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未达到预期或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过快等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并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重视红细胞注无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输血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非血液病患者手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术后患者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非血液病患者38例,于术后注FFP前、注200ml及注400mlFFP后分别进行TEG及传统凝血象检测。对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3种状态下TE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注FFP前、注200ml及注400mlFFP后3种状态下,R时间、K时间、Angle值及凝血综合指数C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05、20.869、19.978和31.243,P值均〈0.01),但最大振幅(MA)值在上述3种情况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651,P〉0.05)。3种状态下,PT、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74、8.382、117.049和23.029,P值均〈0.01)。3种状态下凝血象与TEG-CK检测结果比较,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5)。结论TEG适用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TEG结果显示,注不同量FFP后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 凝血象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关键手段,在外科手术,肿瘤治疗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治疗始终存在众多的潜在危险。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损伤是多方面的,影响红细胞保存的个体和综合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如注长时间储存的红细胞,因铁过载对受血者的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外,对于输血引起的铁过载的治疗指征和处理实践已有多个共识和指南,而国内对于铁过载的发生和危害性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注储存红细胞对人体的危害性,预防红细胞注后的副作用,应是临床输血医学研究红细胞注的重点。

  • 标签: 红细胞储存损伤 铁过载 去铁治疗
  • 简介:妇产科常有体内大出血,或发生出血性休克的破裂型宫外孕的患者。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血源缺乏时,积极采取腹腔内血液自体回法,是最有效的措施。岳西县医院在1998年两次应用了体内血液回,成功地抢救了两例破裂型宫外孕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妇产科患者 血液自体回输 自体血 出血性休克 血液回输 宫外孕
  • 简介:作为治疗手段,输血与血制品的应用功不可没,但其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亦日显端倪.近年,克-雅病(CJD)受到极大关注.CJD又被称为"病毒性痴呆"或"皮质-纹状体-脊髓联合变性症",由Jakob于1921年首先描述,而Jakob却把功绩归于在他之前报道过类似脑病的Creutzfeldt.因本病病理中的典型变化为大脑灰质与神经元形成空泡而呈海绵状,Nevin等提出"海绵样脑病"的称谓,为人和动物所有类似病疾的通称.

  • 标签: CJD 脑脊液 症状 传播途径 输血 血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注20%甘露醇时,对血管的损伤以及防护。方法将109例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的住院患者,注甘露醇时分成两个组,,用8号头皮针注甘露醇为对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注甘露醇为对照组,通过两种不同注甘露醇的方式对血管损害程度进行比较,以便于护士更好的利用、保护好血管,避免血管损伤。结果对照组在注甘露醇2天,血管发红,变硬,液体滴入不畅,导致血管不同程度损伤,观察组每天进行静脉穿刺注甘露醇,除液体外渗的情况,无血管损伤情况发生。结论注甘露醇时根据患者病情,意识程度来选择注方式,留置针方便,但对血管损害程度严重;8号头皮针对血管的损害程度较少,可反复在同一根血管上多次穿刺,又利于血管的保护。

  • 标签: 留置针 甘露醇 血管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注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日益增加,伴随而来血小板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相当棘手,其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免疫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plateletalloantigens,HPA)、ABO血型相容性、CD36等;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药物、临床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40 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红细胞注 治疗,分析两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5.00%(19/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45.00%(9/20) ,有效疗效率为 50.00%(10/20) ,无效患者 1 例,无效率为 5.00%(1/20) 。对照组总疗效率为 60.00%(12/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25.00%(5/20) ,有效疗效率为 35.00%(7/20) ,无效患者 8 例,无效率为 40.00%(8/20) 。观察组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5.00% ,其中非常满意 5 名,占满意度 25.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不满意 7 例,不满意率为 35.00% ;观察组满意度为 100.00% ,其中非常满意 12 名,占满意度 60.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