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15例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对所选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病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症状,当中有恶心呕吐、乏力、尿黄与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9例。所有病患的AST与ALT水平明显升高,当中有5例AST与AST水平>1000U/ml,4例的TBil水平>171umolL,6例的血清BTil水平明显升高。Alb降低者有8例,PT延长者有7例,PTA<40%者有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提示,存在腹腔积液4例,肝脏肿大5例,脾脏肿大2例。通过护肝和抗感染治疗后,10例痊愈,4例自动出院,余下1例死亡。结论多数病患的肝功能损害症状能够在短期内明显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发展的趋势。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患,需警惕钩端螺旋体病,应及时对患者施以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为其病情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5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RIBA法确诊,取患者血清标本分成均等的两份,一份行TP-ELISA,一份行TP-CLIA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结果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TP-ELISA与TP-CLIA诊断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TP-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的灵敏度与TP-ELISA检测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TP-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的特性性显著高于TP-ELISA检测,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P-ELISA与TP-CLIA方法均能有效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但TP-CLIA检测的特异性更高,因此其作为梅毒的确诊实验,TP-ELISA则可作为补充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不同血清学检验方法完成梅毒螺旋体检测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6年06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准备展开血清学检验,分别选择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方法、RPR(环状卡片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方法以及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方法有效完成。对最终的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分别选择ELISA方法、RPR方法以及TPPA方法针对所有梅毒患者展开血清学检验,对最终的梅毒血压检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临床选择RPR方法完成检验后,最终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85例;临床选择ELISA方法完成检验后,最终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119例;临床选择TPPA方法完成检验后,最终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123例;在检验阳性率方面,ELISA方法以及TPPA方法优于对照组梅毒患者非常显著(P<0.05)。结论对于梅毒患者在实施血清学检验过程中,有效选择ELISA方法以及TPPA方法,最终表现出的检测阳性率较高,从而对于梅毒疾病可以做到有效确诊,进而为梅毒疾病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杨汛桥分院二零一七年一月至二零一九年二月收治的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的诊断正确率。结果50例疑似患者进行ELISA检测之后,检测为阳性的有76%(38/50),假阳性为6%(3/50),假阴性为4%(2/50),阴性为14%(7/50),敏感性为95%(38/40),特异性为70%(7/10),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2.6%(38/41);50例疑似患者进行TRUST检测之后,检测为阳性的有54%(27/50),假阳性的为16%(8/50),阴性的为18%(9/50),假阴性为12%(6/50),敏感性为81%(27/33),特异性为52.9%(9/17),阳性诊断正确率为77.1%(27/35),两组检验方式阳性诊断率有着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采用ELISA法进行诊断,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开展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的研究,将70例梅毒患者纳入研究,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TP-DNA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TP-IgM检测。分析不同梅毒分期患者检出结果。结果 TP IgM与TP DNA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及84.3%。TP DNA及TP IgM检测在不同梅毒病理分期中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P IgM与TP DNA进行TP IgM抗体检测,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检出率,可对不同病理分期的疾病有效检出,利于提升临床诊疗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应用于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的4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采集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及TPPA法检验,将TPPA法的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ELISA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敏感度为92.62%,特异度为87.77%,准确度为89.25%。结论: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具有准确、快速的优势,是大批量标本的重要筛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三种方法对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取的 72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RPR检测阳性标本 60例,检测率为 83.33%; ELISA70例,检测率为 97.22%; TPPA阳性 65例,检测率为 90.28%。 ELISA法敏感性最高、 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 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性。方法选自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梅毒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无梅毒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剂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以及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试纸条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探究比较这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对于以上三种方法,笔者分别以TPPA、TRUST和胶体金实验检验来称呼。结果相对于TRUST,TPPA和胶体金实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与隐性检出率都明显要高,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早期梅毒还有Ⅰ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以TPPA最高,接着是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结论胶体金法比较适用于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加急标本筛查或现场快速检测,对于梅毒疗效的观察检测,TRUST检测方法比较适合,而TPPA则比较适合对于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检出标本做一个验证测试。检测的结果,胶体金实验检验明显是要高于TRUST,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但是它和TPPA之间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对梅毒的检测,胶体金实验检验不但准确率比TRUST高,而且操作比TPPA要简便快速,成本也比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2019年 8月收治的 84例检测者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28梅毒患者, 2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 2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 (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 (P<0.05)。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在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对全长基因进行分离,将基因工程应用于对表达载体Pgex-2T的融合、充足及克隆中,获得带有梅毒螺旋体47×103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菌株,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实现充足融合蛋白的获取。利用亲和层次得到纯品。将ELISA应用于检测中,采集非梅毒患者、梅毒患者分别30份血清标本,观察检验结果。结果:克隆、表达、纯化了47×103特异性抗原。ELISA检测30份非梅毒患者的血清均显示阴性,检测30份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阳性,未见特异性交叉反应。结论:通过克隆、表达及纯化得到了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该方法可准确实现对梅毒的检测且操作简单,其应用提高了梅毒检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