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高危剖宫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高危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4例。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将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分入A组,接受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产妇分入B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时间,B组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组明显较长,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B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危剖宫产妇的治疗中,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法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提升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危剖宫产孕妇采取欣母沛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6例高危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8例患者。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欣母沛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产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术中、产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3例(5.17%)显著低于对照组18例(31.0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危剖宫产孕妇应用欣母沛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各个时间的出血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行剖宫产术引发产后出血现象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处理措施的应用与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共有120例前置胎盘孕妇,搜集全部研究对象的年龄、出血量、流产次数、妊娠次数、前置胎盘的类型、胎盘面积与剖宫产史等相关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分析产妇的出血量与各个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前置胎盘孕妇引发产后出血的比例是30.00%(36/120),前置胎盘的患者行剖宫产术引发产后出血现象的影响因素包含胎盘面积、存在剖宫产史、病型属于中央型、流产次数不低于2以及胎盘位于子宫前壁(P<0.05)。结论胎盘面积、存在剖宫产史、病型属于中央型、流产次数不低于2以及胎盘位于子宫前壁都属于的患者行剖宫产术引发产后出血现象的高危因素,在临床术前预防与术后处理时可评估病人的各项高危因素,并据此制定可行性的处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高危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药物防治产后出血,观察组采取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情况。同时对已发生的21例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欣母沛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132.6±50.8)ml、(390.5±75.6)ml,对照组分别为(390.5±75.6)ml、(512.7±84.5)ml,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29%,对照组为21.4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已发生的21例产后出血产妇应用欣母沛治疗,显效率为80.95%,有效率为14.29%,1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大出血应用欣母沛后无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剖宫产术后立即对产妇密切关注、进行心理疏导、子宫按摩、含化米索前列醇等措施,对照组采取日常病情观察及常规护理方案,观察对比两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两小时平均出血量约185.39±27.46毫升,对照组平均出血量约292.75±62.82毫升;24小时内出血量干预组为290.80±46.75毫升,对照组为365.23±58.71毫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实施干预性护理将有效预防其产后出血,临床中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DVT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高危剖宫产孕妇,共计91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46例)与对照组(n=4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护理有效率、DVT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高危剖宫产孕妇护理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剖宫产孕妇护理有效率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降低高危剖宫产孕妇DVT发生率,此次研究对孕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DVT发生率明显降低,孕妇护理有效率显著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了本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住院的100名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产妇随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则接受普通低分子量肝素加单侧下肢气压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接受踝泵运动的指导和康复训练。此外,在剖宫产后,除了常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下肢气压波之外,还进行了气压波操作法和踝泵锻炼。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共计2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4.34%),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共计9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19.56%);观察组病人拔管后排尿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1.36±0.22、14.13±2.34h,对照组病人拔管后排尿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2.67±0.76、25.93±6.21h,观察组病人拔管后排尿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防止子痫前期病人剖宫产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2日~2020年8月26日剖宫产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1.对照组(以下简称H组):60例患者采用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组(以下简称X组):60例患者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X组胎儿娩出后2h出血量[(220.13±8.35)mL],24h出血量[(370.32±10.23)mL]、恶露持续时间[(14.92±1.26)d]、宫缩持续时间[(1.66±0.14)h]、产后住院时间[(5.52±0.27)d]、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治疗有效率[(96.67)%];H组胎儿娩出后2h出血量[(320.56±8.41)mL]、24h出血量[(489.65±10.65)mL]、恶露持续时间[(22.47±1.32)d]、宫缩持续时间[(3.26±0.26)h]、产后住院时间[(8.31±0.30)d]、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治疗有效率[(78.33)%],两组比对,除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X组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以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降低高危产妇产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恶露、宫缩、产后住院等时间,保障产妇安全,值得推广。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对接受再剖宫产术高危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宫腔填塞和欣母沛的预防作用,同时分析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中2014-2017年间就诊的接受再剖宫产术的产后出血高危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术中都应用宫腔填塞,对照组患者术中同时给予缩宫素,而实验组患者术中同时给予欣母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水平,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小时和24小时时间段的出血量水平都比对照组的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比对照组的明显下降,其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填塞和欣母沛能够有效地降低接受再次剖宫产术产妇的术后出血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种麻醉方案应用于高龄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60例高危高龄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实验样本,按照其麻醉方案将其分为A组(n=20)、B组(n=20)、C组(n=20),分别给予产妇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三种方案,对三种麻醉方案的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以及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完成后发现,A组产妇的起效时间最短,而B组产妇的起效时间最长,而B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最低,,C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最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三组产妇的Apgar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危高龄产妇来说,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相较于常规麻醉来说更好,能够有助于保证产妇的镇痛效果,并且这种麻醉方式阻滞完善,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以提高围产期医疗质量。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围产期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新生儿窒息、肺炎、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新生儿窒息、肺炎、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能显著改善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后新生儿的预后,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期医疗质量。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