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6例SARS患者、147例发热隔离患者、23例体格检查健康者进行血清SARS抗体:lgM、IgG检测。结果12例SARS患者单份标本中入院标本7例有4例检出SARS抗体IgM阳性,出院5例有3例检出SARS抗体IgG阳性,2例重症患者血清动态结果观察到,从入院到出院的标本均同时检测到高滴度的SARSIgM、IgG;2例轻症SARS患者各只检测到一次SARS抗体IgM弱阳性;发热隔离区患者有6例从入院至出院均检测到SARS抗体IgG,其中两例滴度较高。健康体检者无一例SARS抗体阳性。结论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可作为一种辅助鉴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检测和确诊手段。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是因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母体的免疫系统被胎儿红细胞致敏而产生IgG类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同种免疫性溶血,其发病概率与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1-3]。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1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1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腰穿脑脊液间断引流)。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5.35±1.30)d、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6.35±3.35)d相比对照组(10.20±2.46)d、(9.41±3.30)d明显更短,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相比对照组(16.00%)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IgM与IgG抗体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实验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Th1、Th2检测结果均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h1、Th2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可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ENA(抗可提取和抗原抗体)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3和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gA、IgG、抗ds-DNA、抗SSA、抗Sm、抗SSB、抗nRNP、C3和C4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化指标检验可为SLE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评估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80例HCV感染高危者,分别对其行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以RT-PCR检测结果为对照,对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ELISA法检测HCV-Ab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RT-PCR检测80例HCV感染高危者有70例为HCV-Ab阳性,10例阴性,经ELISA法检测70例HCV-Ab阳性者中有68例阳性,2例阴性,10例HCV-Ab阴性受试者有4例为阳性,6例为阴性,ELISA法对丙肝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0.0%、92.5%、57.1%、94.4%、75.0%。结论ELISA对丙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实际检测HCV-Ab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复查,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7日~2018年3月2日期间我地区某医院收治的20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筛查结果,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探讨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共筛查出13例(0.65%)不规则抗体阳性,同种抗体8例,所占比61.5%;自身抗体4例,所占比30.8%;同时存在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1例,所占比7.7%。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采用高敏感度的方法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避免因输血带来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筛查情况和使用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29208例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鉴定阳性抗体特异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90例检测出了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是0.31%。特异性抗体主要是Rh血型系统,有22%属于抗-D抗体%、21.11%属于抗-E抗体、11.11%属于抗-Ec抗体;有11例MNSs系统抗-Mur抗体,占12.22%、有7例抗-M抗体,占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特异性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溶血性输血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结果。方法先用ELISA法检测8506例患者血清,再用TPPA及WB实验检查阳性标本,以分析假阳性的结果。结果ELISA法检出的阳性标本有324例,其中老年组中204例患者是阳性,中青年组中120例患者是阳性。老年组中,经TPPA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98例,假阳性率是2.94%,经WB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91例,假阳性率是6.37%,经数据分析,TPPA法与WB法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中,经TPPA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17例,假阳性率是2.50%,经WB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15例,假阳性率是4.17%,经数据分析,TPPA法与WB法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加梅毒检测准确率,在ELISA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用WB法或TPPA法再次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