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门腔静脉分流的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少见类型的门腔静脉分流的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23例通过临床证实的门静脉-左肾静脉分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再综合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23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3.74岁。②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③影像学特点肝硬化显著,但是常见的侧支循环不明显,通过仔细观察可见脾静脉经过粗大侧枝回流至肾静脉,最终达下腔静脉。④关于肝硬化侧枝的报道大部分为常见消化道相关静脉侧枝开放。结论①脾-左肾静脉分流绝大部分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且为少发类型侧枝开放。②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经典的消化道静脉侧枝开放,本篇列举的少见类型侧枝开放患者的消化道侧枝开放情况不一,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脾左深静脉侧枝开放从而缓解了消化道症状。③影像学检查需要行增强或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可见脾肾韧带内侧枝开放情况。④关于肝硬化侧枝开放的讨论大部分是消化道侧枝开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AD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4±3.64min,对照组为80.25±8.95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治疗脑积水,其疗效与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相当,对于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且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分流术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3.75%(42/96),采取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占56.25%(54/9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判定患者的预后,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判定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8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行围术期全面护理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围术期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行围术期全面护理方法疗效非常理想,可提高满意度和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期间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对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同期行颅脑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个月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n=30)入院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同期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35±1.57分,对照组为10.81±1.8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23±0.79分,对照组为2.94±0.6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提高脑外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分流术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3.75%(42/96),采取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占56.25%(54/9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判定患者的预后,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判定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医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接收的4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治疗措施的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24例。研究组采取早期的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参照组采取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23例(95.83%)明显高于参照组15例(62.5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例(8.33%)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33.3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时机。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中抽选70例展开研究,上述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入院。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其中接受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分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而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可观,有在今后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接受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8月22日-2016年12月30日,根据其治疗方案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术2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则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同时接受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治疗的良好率(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32.00%),P<0.05;2组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伴脑积水接受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中选取4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延期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时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技术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参与治疗的非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体外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技术组(微创腰大池组,n=30)和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技术组(常规侧脑室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腰大池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侧脑室组73.3%(22/3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侧脑室组26.7%(8/30)(P<0.05)。结论体外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技术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经济实惠、患者家属易于接受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