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CK19与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表达。方法EliVisionTMSuper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8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CK19与PTEN的表达,分析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准确度(Acc)、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结果CK19与PTEN的以上指标分别依次为100%、69.45%、85.02%、76.27%、100%;93.77%、100%、96.87%、100%、94.11%,序列试验Spe为100%、Sen为93.77%。结论CK19与PTEN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主要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肝肾综合征(HRS)是重型肝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HRS病死率极高,威胁患者生命,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文献与临床经验总结分析I型IP3R-IP3与重型肝炎并发HRS发病的关系。
简介:1病例报告例1男,46岁.因中上腹痛12h,呕吐3次于2001-03-09急诊入院.患者发病前饱餐后逆风用力蹬脚踏车数小时后突然出现胸部及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并向全腹及左背后放射,吸气时疼痛加剧,伴大汗,面色发白.查体:T36℃,P92次/min,R24/min,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向左移位,右肋间饱满,右肺呼吸音消失.腹软,剑下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无反跳痛.胸透示右侧液气胸.WBC18.2×109/L,血淀粉酶130U/L.ECG:TⅡ、Ⅲ、avF、Vs倒置,ST段压低0.05mV.入院诊断:自发性液气胸.行胸穿抽出褐色带食物残渣液体.立即修正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感染中毒性休克.急转胸外科手术,全麻下开胸探查,证实为中下段约10cm长度食管不规则破裂伴坏死,已无法修补,行食管部分切除.术中血压不稳定,术后体温高,一直无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第2天,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死后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急性化脓性脓胸,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8例,其中1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9例采用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预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为6.13±0.85×109/L,对照组为6.94±0.92×109/L,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34±1.38d,对照组为5.27±1.51d,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45±0.64d,对照组为2.13±1.15d,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缓解时间为1.23±0.42d,对照组为3.05±1.15d,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2.07±0.56d,对照组为2.88±0.63d,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52±0.78d,对照组为7.33±0.87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本院2005年收治原发不孕合并腹茧症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32岁,婚后8a同居未孕,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既往史1997年患阑尾炎行手术,术中情况不详。4a前于当地医院通液提示双侧通畅,查体无异常。腔内超声提示双侧输卵管扩张积液。HSG:双输卵管扩张积液伞端粘连包裹。入院诊断:原发不孕,双输卵管扩张积液。入院后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术,气腹针穿刺显示压力10~11mmHg,伴充气压力不断升高达22mmHg,腹部隆起不均,反复穿刺4次均失败,遂改开腹手术。取下腹正中切口,见皮肤、皮下脂肪、肌鞘、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腹膜结构缺如,仅见疏松膜状组织,多层分离后仍为膜状结构,无法暴露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取部分膜状组织送病理,放弃手术,关腹。术后经过顺利,术后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纤维组织。例2:31岁,婚后5a同居未孕,男方精液正常。曾于当地医院通液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欠畅。既往史:体健。查体:体胖,子宫双附件触不清。腔内超声提示盆腔包裹积液6.0cm×7.0cm×7.5cm无包膜,内可见分隔。HSG提示右输卵管伞端梗阻,左输卵管通畅伴上举。入院诊断:原发不孕,盆腔包裹积液,右输卵管伞端梗阻。入院后连硬外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EA(癌胚抗原)、CA19-9(糖链抗原19-9)、CA72-4(糖链抗原72-4)在晚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前后检测CEA、CA19-9、CA72-4含量,在部分缓解(PR)、稳定病情(SD)和病情进展(PD)患者中比较化疗前后CEA、CA19-9、CA72-4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PR组化疗后各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化疗后CEA、CA19-9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化疗后,各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疗效评价与客观疗效评价的符合率为51.47%。结论CEA、CA19-9、CA72-4水平在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明显降低,CEA、CA72-4对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有参考价值,而CA19-9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CEA、CA72-4也不能够完全替代客观疗效评价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甲胎蛋白浓度下GPC-3、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表达差异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n=34例)、肝硬化(LC组,n=25例)和病毒性肝炎(VH组,n=2例)。选择30例体检正常的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和血清中GP73、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AFP-L3和GPC-3单次和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GPC-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三种标记物(AFP-L3和GPC-3)用于检测PHC。阳性率分别为70.6%、76.5%和79.4%。PH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3%、85.3%和88.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高达91.2%,明显高于此,单次检出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L3和GPC-3可提高PHC的阳性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