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间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反复不愈的患者28例.在内固定拆除后,均予以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及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再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后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及满意度等。讨论所有患者感染均有效控制,皮瓣成活良好,光泽、弹性好,外表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安全简便、效果良好,在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所造成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率分别为33.33%、55.00%,依次高于对照组的8.33%、23.33%;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率为48.33%,高于观察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与饮酒、吸烟,合并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有较大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6年10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2-63岁,平均43.5岁;缺损面积为4cm×6cm~30cm×17cm,其中合并骨外露10例,肌腱外露11例,血管神经外露2例,18例合并创面感染。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二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例皮瓣顺利成活,无一例感染。1例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改行植皮结合后期换药愈合;1例发生静脉危象,皮瓣边缘坏死,换药愈合。皮瓣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皮瓣无一例发生溃疡、烫伤、磨破等。皮瓣外观平整、颜色接近正常、质地好,2例皮瓣臃肿,1例予以二期手术修薄。皮瓣供区未见明显感觉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为新生儿提供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接收94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儿提供股静脉穿刺采血,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外周静脉穿刺采血,评价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评估患者采血后标本溶栓率及皮肤紫绀发生率。结果常规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0例(85.11%),研究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5例(95.74%),研究组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6.525,P=0.011)。常规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12.77%,皮肤紫绀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4.26%,研究组患儿皮肤紫绀发生率为6.38%,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皮肤紫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外周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采血后新生儿出现皮肤紫绀、标本溶血率较低。
简介:我院采用抗生素+康复新液口服+纤支镜冲洗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疗急性肺脓肿,并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1/2007—06我院诊断为急性肺脓肿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4~72(平均47.6)岁。临床症状有畏寒、发热、咳嗽、咯大量脓痰,全部病例均经胸部X线、胸部CT、血、痰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空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综合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48.2岁;常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4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支血管链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生病选择静脉输液,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士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笔者在儿科工作近20a的体会,浅谈一下小儿静脉穿刺,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治疗的360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参与调研的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为对照组的病人提供静脉留置针常规类型的管理,为观察组的病人提供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将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过程中进行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能够让治疗中的不良事件降低,效果更佳明显,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8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后肢分5点进行肌内注射,连续14d;观察术后即刻、7、14、28d健侧后肢与缺血后肢脚垫温差及术后28d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治疗组两侧后肢脚垫温差(1.75±0.18)℃,较对照组(2.57±0.13)℃小(P〈0.05);治疗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的MVD(4.60±1.50)较对照组(3.33±1.05)高(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干预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124例进行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护理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比普通护理组低,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比普通护理组高,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