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的临床发生率和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门诊和病房就诊且接受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充分休息后进行12导联心电图扫描,并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老年患者中317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百分率为31.7%。60~79年龄段的心电图异常者最多,高达37.97,其次为60~69年龄段患者,为30.99%;80~90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最少,仅为22.5%。三个年龄段间比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17例老年异常心电图患者中主要以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ST段改变为主,分别占50.19%、35.96%和29.02%。。结论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且以以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定期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患有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了解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并面向大众进行推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一段时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中肝细胞损害型患者44例,其中的6例肝穿刺病理上有5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1例有明显脂肪变。胆汁郁积型21例,其中2例肝穿刺均证实有肝内胆汁郁积现象。混合型15例,兼具上述两者特征。结论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影响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或通过影响药物从肾脏、胆道排泄,或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再分布,或通过影响肝肾血流等因素起作用,作用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Bankart损伤合并Hill-Sachs损伤(肱骨头后外侧压缩性骨折)的受伤机制、治疗现状及典型影像学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结论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脑CT征象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一共收治中风患者66名,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脑CT进行检测,并且对脑CT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结果中风病病变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部位上不同,中经络证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病灶大小上亦有差异。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脑CT检测出来,二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卵泡发育情况,总结成熟卵泡特点,指导受孕。方法本组5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超声记录卵泡总数、大小、卵泡壁厚薄、子宫内膜情况。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每个疗程在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动态记录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破裂过程及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变化,并分组对照。结果56例病例中,有排卵患者50例,排卵率89.28%(50/56),无排卵患者6例。有排卵组优势卵泡发育良好者40例,发育不良者10例,其中发育良好组成功受孕29例,占总组病例的51.78%(29/56)。无排卵组中2例原有卵巢多囊表现没有明显改善,3例有优势卵泡,发育不良,1例优势卵泡黄素化。同时观察到受孕组病例中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有较好的同步性。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对指导受孕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搜集自1996-01~2000-12经MRI检查,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线粒体脑肌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脑内病灶均表现为多发对称性略长T1长T2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4例,2例灰白质同时受累,1例单纯白质受累.误诊10例,其中临床误诊4例,CT误诊4例,MRI误诊2例.结论多样化的MRI表现是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特点,当小儿脑内深部灰质出现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并能除外感染、梗塞、肝豆状核变性及神经中毒等其他疾病时,要考虑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误诊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异位妊娠早期超声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异位妊娠超声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的2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对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表现,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计算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统计异位妊娠超声漏诊病例,分析异位妊娠超声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超声图像中,异位妊娠患者的孕囊回声普遍高于内膜回声,多存在盆腔积液,基本无小卵泡回声。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50%、90.48%、90.50%。临床确诊179例异位妊娠,超声漏诊17例,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无盆腔积液、妊娠试验阴性、混合性包块是导致异位妊娠超声漏诊的影响因素。结论超声对异位妊娠可予以准确诊断,但部分患者受到无盆腔积液、妊娠试验阴性、混合性包块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超声漏诊情况,临床诊断时还需结合患者血β-HCG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简介: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又称关节病型银屑病,是一组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 临床上较为少见,好发年龄 30 ~50 岁, 男女比例相近, 也有认为男性较女性多。PsA 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程长、致残率高,症状反复,可引起关节肿胀、功能障碍,晚期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PsA 病因复杂,且无特异度和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故早期很难确诊。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在疾病诊断上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在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诊断及评估中影像学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影像学辅助诊断 PsA,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不清的骨化及周围软组织改变。本文就银屑病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要点做一综述,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的控制和发展。
简介:目的:对早期宫颈癌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脑梗塞患者颅脑CT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5例病发在6小时内的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扫描仪对其进行颅脑检查,检查分析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颅脑CT检查,诊断出呈阳性的患者46例,共78个病灶,病灶大小在0.3~1.7cm之间,呈斑点状、小片状改变,占比83.64%;诊断结果呈阴性的患者9例,占比16.36%。诊断结果呈阳性的46例患者中,多于四处脑梗塞特征的患者34例,占比61.82%(34/55)。讨论在早期脑梗塞患者诊断过程中,颅脑CT影像学能够将脑梗塞病灶大小及形状等特征充分的反映出来,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借鉴推广。
简介:对以喘息为表现的儿科气管异物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岁。因咳喘2个月余入院。否认异物吸入史,起病前有上感病史,到多家医院求诊,多次摄胸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后上感症状消失,但喘息一直无明显缓解,后转来我院儿科,查体:T36.5℃,神志清,喉中有痰鸣,两肺可闻及低调哮鸣音,叩诊无浊音,心、腹部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在我院进行10d的常规治疗后无缓解,经螺旋CT平扫示气管分叉处有一大小约0.3cm×0.2cm致密影,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小半粒花生米后喘息止。例2:男,1.5岁。因阵发性咳喘3d入院。否认异物吸入史,起病时有上感症状,并伴有阵发性喘促,来我科就诊,查体:T36.4℃,神志清,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口罗音和哮鸣音,叩诊无浊音,心、腹部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双下肺散在点片状阴影。在我科按肺炎进行7d的常规治疗后咳嗽等症状减轻,但喘促无缓解,两肺仍闻及哮鸣音,以右肺明显。后行螺旋CT平扫示右主支气管内有一大小约0.2cm×0.2cm致密影,即行支气管镜检查,于右支气管内取出一粒葵花籽,后喘促止。2讨论本文2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成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诊治效果。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1例,甲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乙组患者使用甲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甲组的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甲组为28.57%,乙组为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呕吐、癫痫等,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结果异常,使用甲泼尼松等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