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丁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血栓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酞,在14d后、28d后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记录凝血功能中APTT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订值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酞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晨口服那普利10mg,连续6周.结果:治疗后血压由治疗前的165.45±12.82/98.85±10.27mmHg降至128.38±11.71/76.26±8.39mmHg,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心率不增加,3例出现咳嗽.结论: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间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急性腹痛患者80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使用间三酚.对照组42例使用654-2(山莨菪碱)、VitK1治疗,观察两组在用药30分钟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腹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疼痛方面疗效与654-2、VitK1相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菪碱 VITK1 痉挛性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93例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代偿期27例,抑制期66例,死亡38例,死亡率为41%,均为抑制期病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液体复苏、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防止器官功能受损是治疗急腹症感染性休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真菌17株(15.60%).②检出的病原菌除真菌外全部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88.4%,其次分别为红霉素(85.87%)、氨苄青霉素(73.91%)、头孢拉定(72.83%)、氟哌酸(67.39%)、丁胺卡拉(63.04%)、头孢唑啉(31.52%)、庆大霉素(31.52%),复方新诺明(29.34%)、头孢噻肟(26.09%).结论:重视基础病,及时作出明确的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肺部感染 药敏试验 临床资料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于1999年11月14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小时被行人在路边发现,见其全身多处伤口流血、人事不省,由警察送入医院.患者近十余年长期吸毒.查体:脉搏微弱数不清,R34次/分,BP为0,昏迷.形体消瘦,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双侧腹股沟及四肢布满针眼瘢痕及硬结.

  • 标签: 严重伤 休克抢救 伤休克
  • 简介:溺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是需要紧急救治的危急症,需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诊断并进行救治。我科收治了以溺水为出车救治原因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溺水 紧急救治 危急症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59岁,因反复咯血4月余于99年8月3日来诊.患者于99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咯血,每次咯出鲜红色血性液数毫升至百余毫升,每天数次至每数天一次不等.

  • 标签: 咯血例 康治疗 扩张咯血
  • 简介:总结1例气管爆炸伤左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患者病情危重,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送回院,护理中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制定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为重点,采取降低气道内外压力,促进肺复张及气管裂口的愈合,积极预防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等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出院,减少经济负担。

  • 标签: 气管裂伤 血气胸 护理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9岁,因胸腹部被刀刺伤约30分钟入院。查体: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冷汗,血压测不出,颈静脉充盈,剑突下偏左见一长约2cm的整齐皮肤裂口,无气体逸出,左肺呼吸音稍低,心音低钝遥远。急探伤口发现创口深且指向心尖部位。初步诊断:1)胸腹联合刀刺伤。2)急性心包填塞。3)失血性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并存。立即给予吸氧、输液,护送手术室,全麻下快速开胸探查,见左胸腔积血约1000ml,心包底部见1.5cm裂口且张力较大,即行心包切开取出

  • 标签: 刀刺伤 急性心包填塞 抢救成功 失血性休克 胸腹部 快速输液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穿孔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炎症性肠病穿孔死亡病例。结果:4例IBD饼穿孔死亡病人,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出现吻合口瘘、出血、腹腔感染后死亡。1例感染性休克,无法耐受手术,抢救无效死亡。结论:IBD饼穿孔患者治疗上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围手术期IBD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明确IB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合理应用外科治疗,同时重视整体治疗。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穿孔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比较间三酚、山莨宕碱和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50例肾绞痛患者分为间三酚组、山莨宕碱组和哌替啶组,每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间三酚40mg、山莨宕碱10mg、哌替啶100mg,观察3组疼痛缓解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间三酚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组,与哌替啶组相当,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为30~60min。结论:间三酚是一种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宕碱 哌替啶 肾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与丁酞软胶囊合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酞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银杏叶注射液与丁酞软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丁酞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9例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血压开始显著上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氧合指数(PO2/FiO2)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提高肺泡的氧合能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休克 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h、24h及治疗结束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4h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 简介:我科2001年12月收治1例全喉切除术后自行拔除气管套管致巨大血痰痂形成堵塞气管造瘘口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经及时的处理,解除了病人的呼吸道阻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口巨大 呼吸道抢救 巨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