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海洛因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8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的诊断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28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2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快速正确的诊断,及时应用纳洛酮及建立人工气道,机械辅助通气,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海洛因中毒 中毒患者 诊断治疗 机械辅助通气 抢救成功率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其中有52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有74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全部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清PCT、血浆白蛋白、血乳酸、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血浆白蛋白、合并呼吸衰竭均为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存活组治疗后血清PCT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R、合并急性肾损伤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浆白蛋白等。临床上需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差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长于预后好的患儿,预后差的患儿入院时多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预后差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的患儿,脑电图高度异常的比例高,多伴有脑CT异常及低钠血症,(P均〈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为: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低及低钠血症。

  • 标签: 预后 病毒性脑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经皮穿刺髓核臭氧注射治疗19例(A组),联合髓核微型切除组28例(组),分别于术后立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14例(73.7%),B组有效25(89.3%),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联合臭氧注射,利用经皮穿刺髓核微型切除术的不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用注射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联合技术。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髓核微型切除术 臭氧
  • 简介: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构建一种导向溶栓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的抗体库,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份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将抗体在XL1-B1u中可溶性表达。再利用抗D-二聚体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的活性。结果:获得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13株。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ELISA检测中显示与D-二聚体结合的优势。结论:该抗体株D13可供进一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的研究。

  • 标签: 人源抗D-二聚体抗体 噬菌体展示 导向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辅助放疗和化疗在胆囊癌根治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6月到2010年7月病理确诊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根治术后接受辅助放疗,24例接受辅助化疗。结果51例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0%、42.0%和11.0%,接受辅助放疗和未行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7月和14个月(X2=3.913,p=0.048),接受辅助化疗和未行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月和14个月(X2=2.531,p=0.112)。结论建议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根治切除后采用辅助放疗和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化疗 膀胱癌 放疗
  • 简介: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7月-2006年10月诊治的1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经过院前急救人院(院前急救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伤后至入院的时间和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病人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而对照组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病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出生低体重儿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出生的545例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发生和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体重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如流感、中重度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明显增高;低体重儿死亡率为15.72%,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1);其主要死因是新生儿肺炎、致死性畸形、败血症和颅内出血等。结论:母亲孕期并发症是低体重儿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和护理孕期母亲疾患和低体重儿是减少低体重儿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低体重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乳酸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致病机制与预后关系。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共68例。生存组38例,死亡组30例,每组均动态观察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测定初始、12、24、48、72hr血乳酸浓度,入院初同时观察其血气分析中pH值、PO2、平均动脉压及24hrAPACHEⅡ评分,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1、生存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且下降趋势大于死亡组。2、两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结论:肺心病病人急性发作期血乳酸越高,病人预后越差,乳酸浓度变化对判定肺心病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发展和预后有意义。

  • 标签: 肺心病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根据起病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溶栓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长和溶栓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溶栓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胃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s,PG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15例PGL患者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及LifeTable生存分析。结果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8%、57.3%和53.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病理类型、IPI评分、临床分期、LDH水平、肿瘤直径和治疗方式与PGL预后相关。进一步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各治疗组中,化疗联合放疗组预后最好。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应作为PG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预后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用动脉轮廓曲线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测得的血管肺水含量指数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picco检测的IC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记录0h、24h、72h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在各时间点是否有差异。根据入ICU时EVLWI≤7.0,〉7.0,≥12.0,≥15.0分为四组,分别计算其死亡率。结果:0时死亡组的EVLWI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4h、72h死亡组与存活组的EVWLI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ICU时EVLWI≤7.0.〉7.0.≥12.0,≥15.0的死亡率分别为21%,50%,69%,88%。结论:早期EVLWI可以作为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随EVLWI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升高。

  • 标签: 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危重病患者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与同期42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比较。结果: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关系密切;早期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的判断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D-二聚体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症状的改善状况,并对其症状改善情况和预后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择取2012-2015年入住我院的44例患有心肌病的患者为对象,(患者签署同意参加实验协议)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有12例,肥厚型心肌病有18例,同时兼有高血压患者有3例),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肥厚型心肌病有21例,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有9例),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预后的影响。结果采用整体护理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有效治愈率和心电图及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愈后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预后影响比较大。结论整体护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且明显的改善心肌病患者的病症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的预后治疗和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比较理想,具有推广应用的资格。

  • 标签: 心肌病 整体护理 预后影响 症状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0.3±17.86分钟,略长于B组的160.9±20.39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组36例和非进展件出血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析其与进展性出血的关系.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7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23例,重残11例,死亡5例.进展性出血组的血浆D-二聚体(8.32±4.16)m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出血组的(3.88±2.57)mg/L,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它可作为外伤后是否出现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颅脑损伤 出血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EPO 心肌重量指数 步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在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d和3d检测两组血浆DD、hs-CRP、IL-6、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DD、hs-CRP和IL-6的血清浓度在手术后1d及3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态检测血浆DD、hs-CRP和IL-6的含量在下肢骨折术后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深静脉血栓